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鼠年春节变成了一场与病毒的战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卧螺沟镇马家胡同村的马立新一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战斗,投入到防疫的第一线。
马立新是村支部的成员和老党员。他的妻子李雪莲是村里的一名农业医生。他的儿子马建民是一名大学生。这个家庭的三个成员朝着同一个目标奔跑。他们携手并肩,成为最美丽的逆行者。
马立新从第一个月的第二天开始,一直积极协助村支部书记做好村内路口的封堵工作,设立值班检查、宣传指导、摸底走访、材料准备、检测消毒、村内巡逻等。有困难时,他总是在身边。村里的防疫监督站离他的超市很近。他清理了超市,铺了床,架起了炉子,从家里拿出煤球给值班人员取暖。“炉子烧得很旺,冷得要命,别冻着了!”,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让服务员心里暖暖的面对村里防疫物资紧张的局面,马立新还率先捐赠了500元钱和两大桶消毒剂。在他的领导下,70多名村民捐赠了物品并献出了他们的爱。捐赠物资总额达到2.5万元,为防疫战线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妻子李雪莲,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每天对周边4个村的12名外来人员进行3次体温测试,详细记录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体温、回国前的地点和回国日期等。她还主动添加了他们的微信,并在微信上宣传了这一政策,指导他们每天早、中、晚测体温以保护身体,有时还会和他们聊天以消除他们的担忧,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在家做好隔离工作。“我们的任务是关注外国人员的任何异常情况,以保障大众的安全,”李雪莲说。
同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报名参加了村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宣传员。每天,她不仅用高音喇叭广播防治知识和预防措施,还在村里加强巡逻,劝阻不戴口罩的村民和聚集的人互相敲门,并动员群众不吃饭,不参观,不做简单的葬礼安排,不推迟结婚,并及时报告外国人员。对于有侥幸心理的村民,他并不急躁,耐心地解释。说到底,她没有抱怨,首先马建民,
的儿子,深受父母的影响,自愿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他每天轮流在测试站值班,仔细检查交通和人员,进行登记,尽管有暴风雨,他从未离开他的岗位。这个村庄组织了消毒剂的喷洒。孩子什么也没说,穿上防护服,带着喷雾器,加入了消毒小组。街道每天消毒两次,从来没有喊累过。这对夫妇很高兴看到儿子稚嫩的肩膀、沉重的喷雾器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事实上,在卧螺沟镇的防疫前线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夫妻档”和“父子兵”。他们既是亲人又是战友,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网邮玉田编辑:肖编辑:赵琳监制:蔡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