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全媒体记者3月6日在北京报道:据报道,许多中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深入参与了抗击疫情的斗争,一些地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积极的临床效果。应对新皇冠肺炎疫情的中央领导小组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对诊疗全过程的深度干预,及时推广有效方剂和中成药,加快药物临床试验。那么,中国现行法律有什么规定来促进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发挥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呢?
199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办公室主任袁杰表示,中医药在防控新皇冠肺炎疫情中的参与非常深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医药法》在预防和控制疫情、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效果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她认为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
首先,《中医药法》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稳定了中医药队伍,保证了中医药积极行动的空间《中医药法》第3条第1款规定,中医药事业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政策,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力量,被有组织地投入到防疫战线,中医药成为参与者的主力军。
第二,《中医药法》建立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中医药法》将中医诊所的管理由发牌管理改为备案管理,规定向老师学习中医的人和行医多年,确有医学专长的人,经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可以取得中医资格。医疗机构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配制市面上没有的中药饮片或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对医疗机构中仅采用传统技术制备的中药制剂品种和中药制剂委托制剂,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同时,很明显,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只能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数据。此外,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规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转移。这些法规都是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改革创新措施。
第三,《中医药法》坚持并鼓励中西医结合,这符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鼓励中西医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三版)》专章增加了中医药治疗的内容。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要求各相关医疗机构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中的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国家科研专家组专家张伯力院士指出:“中医药治疗新皇冠肺炎能发挥全程治疗作用,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促进作用。”“随着防治艾滋病斗争的深入,这方面有许多例子。许多新诊断的肺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已痊愈出院。钟南山的团队已经为新皇冠肺炎预防药茶等制定了处方。这些都是中西医结合成就的体现。
第四,《中医药法》鼓励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科学研究。《中医药法》总则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广中医药科技成果应用,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提高中医药科技水平。同时,有一个专门的章节是关于“中医的科学研究”。一是明确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二是明确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古代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利用,支持著名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支持民间中医的技术方法。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赠具有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药文件、秘方、处方、诊疗方法和技术第三,国家建立和完善了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促进了中医药科技进步和创新。第四,国家已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以及其他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的科学研究。
第五,《中医药法》重视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和应急反应中的作用。《中医药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来源:中国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