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病理_最新!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首次增加病理描述,抗体检测被纳入诊断标准

原标题:最新!新冠状动脉肺炎诊疗方案第7版:首次增加病理描述,抗体检测纳入诊断标准

3年3月3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办公厅向各卫生委员会正式发布《新型冠状动脉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更新范围较大。

新冠肺炎的病理

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仓医院副院长、南京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杨永峰受丁香园特别邀请,对《诊疗方案》第七版与第六版的主要更新点进行总结和解读。

1。传播途径:加上“由于病毒可从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应注意由粪便和尿液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2。病理特征:根据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组织病理学描述为肺、脾、肺门淋巴结和骨髓、心血管、肝胆、肾脏等。添加了。

3。临床表现:新增儿童和孕妇临床表现。一些儿童和新生儿可能有非典型症状,如呕吐、腹泻和其他消化道症状,或者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虚弱和呼吸急促"患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孕妇的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似。"

4。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强调“更准确地检测下呼吸道标本”;血清学检查的内容是新增加的。IgM抗体在3 ~ 5天后开始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

5。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和历史系已经指定了一个聚集性疾病的具体定义:在2周内,在家庭、办公室、学校和班级等小区域出现2个或更多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的病例;

(2)添加血清新的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

6。提高疑似病例的排除标准:除了连续两次(间隔至少24小时)使用阴性核酸检测标准外,增加“新的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在发病后7天仍为阴性”以排除疑似病例的诊断

7。临床分类:新增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的重判断指标;严重和关键临床警告指标增加

8。抗病毒治疗:基本遵循第6版的建议,减少磷酸氯喹的剂量和疗程;强调孕妇怀孕的安全性。

9。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当保证气道平台压力小于或等于35cmh2o时,可适当采用高PEEP维持气道湿化;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必要时进行气管镜检查,采取相应治疗。

10。保留治疗部分,增加体外膜肺氧合的具体适应症和模式选择(ECMO)

11。循环支持治疗:重点是密切观察相关治疗,及时发现循环变化、脓毒性休克、心力衰竭等。

12。血液净化疗法:新肾功能衰竭和肾脏替代疗法的内容和具体适应症;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浆交换、吸附、灌注和血液/血浆过滤,不断被推荐用于阻断细胞因子风暴。

13。免疫疗法:新增加的托珠单抗治疗广泛的双肺疾病和重症患者的建议;增加重症和危重症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推荐值

14。排放标准基本遵循第六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一次将病理学相关内容添加到诊疗计划中丁香园特邀病理学专家解读如下:

。这是新皇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对病变的首次描述。目的是为临床提供更直观的病理变化,并结合临床诊疗信息和影像信息进行分析,以帮助改进治疗方案。这是以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结果的观察总结。(要了解之前尸检结果报告的具体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之前的文章:新牙冠的第一份尸检报告已发布:气道中有大量粘稠分泌物,主要造成远端牙槽损伤。)

个肺显示不同程度的实变,并且在肺的支气管中形成粘液栓塞。然后,功能相对良好的肺组织可以通过解决相对较大的气管内粘液阻塞而发挥作用,这可能为身体修复赢得一些宝贵的时间。

肺泡的病理改变提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病毒感染相关的改变可见(包涵体可见于二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应该注意的是,当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第一型肺泡上皮细胞被完全破坏时,能够分化为第一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第二型细胞实际上已经被病毒侵入(通过电子显微镜证实),尽管细胞数量似乎已经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对肺功能修复的损害。

此外,由于病理变化的不同,长期的病理变化已经出现肺泡渗出系统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这也表明病理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时间轴可循的。

还需要注意对心脏、免疫系统和肾脏的损害,特别是对主要负责免疫系统损害的功能的T细胞,以及心肌损害的程度。我希望下面的研究能给我们一个答案。下面

是丁香花园修整计划的原始文本(下划线部分是与第六版相比的增加和修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自1992年12月019日起,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随着疫情的蔓延,在中国其他地区和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也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和医疗救治措施,我国疫情的上升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大部分省份疫情有所缓解,但境外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对该病临床表现和病理的深入了解和诊疗经验的积累,为了进一步加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大限度地避免医院感染,同时提醒注意由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和扩散,我们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6版)》,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7版)》

1。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新型β属冠状病毒。它有包膜,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常为多形性,直径60 ~ 140纳米其基因特征明显不同于SARSr-CoV和mersr-CoV目前的研究表明,与蝙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样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超过85%在体外分离和培养中,2019-ncov可在96小时内在人类呼吸上皮细胞中发现,而在Vero 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和培养需要大约6天。

对冠状病毒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对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很敏感。脂质溶剂如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能有效灭活病毒,而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2、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目前,

主要是由患者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2)传输路由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时,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从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来,应注意由粪便和尿液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一般易患

3、病理变化

根据有限尸检和活检病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肺

肺显示不同程度的实变

肺泡腔内可见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和透明质膜。渗出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很容易看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明显,部分细胞脱落包涵体可见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隔充血水肿,可见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局灶性出血和肺组织坏死可能导致出血性梗死。一些肺泡腔分泌物组织化和肺间质纤维化

肺支气管粘膜上皮部分脱落,管腔内可见粘液及粘液栓形成。少数肺泡过度膨胀,肺泡隔破裂或形成囊腔。

电镜下可见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浆内有冠状病毒颗粒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一些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新冠状病毒抗原呈阳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对新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

(2)脾、肺门淋巴结和骨髓

脾脏明显缩小脾脏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局部出血坏死,巨噬细胞增生,吞噬功能增强。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少,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脾脏和淋巴结中CD4+T和CD8+T细胞减少骨髓细胞数量减少

(3)心脏和血管

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和坏死,间质可见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内皮脱落、内膜炎症和血栓形成

(4)肝胆

音量增大,暗红色肝细胞变性、局灶性坏死和中性细胞浸润;肝窦充血,门静脉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微血栓胆囊高度充盈

(5)肾

肾小球囊腔内可见蛋白质渗出物,肾小管上皮变性脱落,可见透明铸型。可见间质充血、微血栓和局灶性纤维化。

(6)其他机关

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肾上腺局灶性坏死食管、胃和肠道粘膜上皮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脱落

4、临床特征

(1)临床表现

是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大多为3-7天。

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和疲劳。少数患者有鼻塞、流鼻涕、喉咙痛、肌痛、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通常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重症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难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和危重病人在病程中可能有中度至低烧,甚至没有明显发热。

例轻度患者仅表现低烧、轻度疲劳等。,而且没有肺炎

有些儿童和新生儿病例可能有不典型症状,如呕吐和腹泻,或仅有精神不振和气短

例轻度患者仅表现低烧、轻度疲劳等。,而且没有肺炎

从目前的病例来看,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情况危急。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预后很差。患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孕妇和产妇的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似。儿童病例的症状相对较轻。

(2)实验室检验

1。全身检查显示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升高。在一些危重病人中可以看到肌钙蛋白升高。大多数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降钙素原正常。在严重病例中,D-二聚体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逐渐减少。炎症因子在重症和危重患者中经常增加。

推荐处方:沙参10克,麦冬15克,西洋参6克,五味子6克,石膏15克,淡竹叶10克,桑叶10克,芦根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给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液400 ml,2次,早晚各1次。

11、排放标准及排放后注意事项

(a)排放标准

1。体温恢复正常超过3天;

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3。肺部影像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有显著改善;

4。连续两次对呼吸道标本如痰和鼻咽拭子进行阴性核酸检测(采样时间间隔至少24小时)如果满足上述条件,

可以放电。

(2)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应与患者所在的基层医疗机构保持良好联系,共享病历,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到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病人出院后,建议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持续14天,戴口罩,住在通风良好的单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分食分饮,做好手部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出院后第2周和第4周进行随访和随访。

12、转移原则

按照证监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转移工作方案》(试行)

13、医疗机构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保健委员会《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和《肺炎常用医疗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试行)》的要求执行

首次发布|呼吸时间

编辑|腾飞,久泽,11张

图片|图昆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件”下载并查看“新型冠状病毒诊断和治疗计划(第七版试用版)”

的完整版本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