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新皇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疫情防控形势积极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制造业恢复生产和工作有序推进目前,世界疫情发生新变化,国内外需求形势复杂。要统筹中国产业链上下游制造业恢复工作和生产,加快复苏,积极扩大社会终端消费需求,积极疏通供应链运行障碍,努力推动全年经济社会目标实现。
疫情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了短期和负面影响。2020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35.7%,较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随着制造业企业重返工作岗位的生产率全面恢复,疫情对生产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减弱。根据国家采购经理调查的企业数据,预计到3月底,大中型企业的劳动报酬率将上升到90.8%。其中,制造业将上升至94.7%目前,主要经济省(市)的大部分大型企业的回收率都在90%以上
当前世界疫情发生新变化。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恢复工作和生产方面有不同的进展。国内外需求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终端的消费需求尚未恢复。顺畅的供应链面临许多挑战。
1是不同类型的企业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进度不同步目前,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正在加班加点,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正在恢复生产,规模以上企业接近全面恢复生产。然而,劳动密集型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压力更大,中小型分散和薄弱企业开工进展缓慢。第二,一些上游和下游企业在停止工作和恢复生产时无法相互联系。由于不同地区的疫情不同,停工与恢复生产之间的联系并不顺畅,导致一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与供应难以匹配。“产品积压”增加成本压力和“等大米下锅”订单减少这两种现象都会影响脆弱的工业生态。第三,对社交终端的需求暂时难以恢复。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中国社会终端消费需求大幅下降,导致许多企业库存积压,订单大幅减少。尽管目前的疫情有所缓解,全国各地的商场和超市纷纷开业,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恢复。复工后社会终端需求不足,将加大企业压力,甚至导致产量下降。第四,外部需求形势复杂多变。由于防疫期间停工和复工延误,企业对外订单减少。2020年2月,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28.7%,较上月下降20.0个百分点。据一些调查公司称,由于疫情的影响,订单取消和交货延误的情况有所增加。目前,中国的疫情是积极的,而外部疫情的突然升级可能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生态。在世界上有一些情况下,原材料供应不足,被迫减产和调整生产计划。
毫无疑问,疫情对供应链的暂时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在稳步有序地促进中国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同时,还需要协调和消除供应链运作障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供应链的负面影响。
1是协调上下游地区恢复工作和生产。依托省市县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协调。我们将从供应方面加大解决原材料生产和供应不足的力度,从需求方面准确推动相关企业复工复产。二是从整体上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依托大数据分析,加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精确输出,满足东部企业复工复产的劳动力需求。鼓励全市企业职工共享,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在特殊时期调整不同企业的劳动力过剩和短缺。增加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在家学生积极参与当地临时就业为采取有效手段和不同方法,地方政府积极协助提供防疫材料和核酸试剂检测,并在不显著增加个人和企业负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内观察时间或海外返工人员临时管理措施的影响。三是协调社会终端消费需求的恢复在具备防疫条件和应急措施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商业流通的企业应当恢复。鼓励商业娱乐企业线上线下联动,加大网上推广力度,促进线上线下企业协作,积极畅通物流运输,促进潜在社交终端需求释放
应该看到,供应链的顺利运行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繁荣,也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们要在准确分析和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大力协调,大力推进供应链平稳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