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流通企业的防疫和控制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市商业流通企业(超市、住宿、农贸市场、餐馆)在复业或继续经营前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尚超
(包括便利店、粮油店、蔬菜店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店)严格执行员工的健康管理和卫生管理要求全面收集当班员工的假期趋势(包括去过哪里、有无发烧、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并登记汇总来自重点疫区的员工不得复工。省外其他地区的员工应在家呆14天,然后按要求返回工作岗位。
(2)设置电子测温设备,完善监控和记录设备,并保证正常运行配备专用防疫材料(消毒剂、口罩等)),并对材料的采购、使用和储存建立专门记录
(3)严格执行入口温度测量制度所有进入尚超的人员(包括商务人员)都必须测量温度。1000平方米及以上的超市必须配备2名以上专业人员进行温度测量(员工应至少每天早晚进行一次温度监测),并做好登记记录。如发现发热等问题,应及时将顾客引导至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4)所有进入尚超的人员(便利店、粮油店、蔬菜店)必须戴口罩。所有商业机构都应该劝阻不戴口罩的消费者进入市场。不听劝阻的,应立即报警,并按规定处理。
(5)加强营业场所的消毒卫生管理,确保营业场所通风良好根据防治操作流程,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消毒。收银机、电梯扶手等人员密集接触区域的消毒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并做好记录备查。每天通风。禁止使用中央空调。自然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通畅的首选。
(6)规范管理行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食品法律、法规和规章,严禁收购、加工和销售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严禁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白条禽和家禽产品,严禁销售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生的和熟的食物分开放置。诚信自律,守法经营,商品明码标价,不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传播虚假信息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引发公众集会的宣传活动。
(7)规范商业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的防疫和控制要求。第一,确保个人防疫安全。运输管理人员和司机应戴手套、口罩,并经常洗手。在货物接收过程中,车辆驾驶员应尽量不要下车。二是做好车辆的消毒和消毒工作。来自重点疫区的车辆应严格执行“装卸前消毒”制度,确保运输车辆无二次污染。三是做好冷库卫生管理,确保冷链最后一个环节的安全二、住宿业
(一)经营场所要求一是通风如果有窗户可以打开的地方,应该保持自然通风。每天打开窗户,保持自然通风不少于2小时。营业期间,保持排气扇正常运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二是环境卫生和消毒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减少灰尘飞扬毛巾、拖鞋、杯具(防疫期间建议使用一次性杯具)和床单应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制度。经常接触的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等。)应每天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被服室和杯子室干净整洁。亚麻布和罩杯的清洗、消毒和存放,卫生间的清洗过程,以及亚麻布推车物品的摆放,应严格按照相关卫生规定进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丢弃的口罩应放在单独的垃圾桶内。垃圾桶应立即密封并运走。第三,公共区域配有洗手设施。应提供洗手液、卫生纸或烘干机。无条件地,免手洗手液应放在显著位置。
(2)设备管理要求在疫情期间,住宿经营单位原则上停止使用中央空调。
(3)员工管理要求首先,要全面收集和了解当班员工的假期动态(员工去过哪里,有没有发烧、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并进行登记和总结在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有生活史、旅行史和密切接触确诊病例的员工不得复工。应及时报告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潜在危险人员,以及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区人员的接触,并要求员工在家呆14天,不得临时返回工作岗位。二是做好员工保护知识培训所有员工上岗时都必须正确佩戴口罩。顾客应两面戴口罩,经常洗手,多喝水,坚持六步洗手法。三是严格执行每日早考制度每天进入营业场所(工作区域)前,应安排专人检查员工的体温。只有当体温正常时,他们才能进入营业场所洗手和消毒。如果员工体温超过37.2℃,应要求员工回家观察和休息。一旦发现员工有疑似症状,如发烧、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等。,员工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去医疗机构治疗
(4)访客、客户和外籍人员管理要求测量客户的温度应配备体温检测器来检测进入商店的人员的发烧情况。如果客人在14天内发现发烧、咳嗽、疲劳等症状,或有在湖北等重点疫区旅游的历史,应立即停止服务,并引导他们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那些有旅行史的人应该向他们的居委会报告并登记信息。同时,要求顾客在整个过程中佩戴口罩,不允许将牲畜或家禽带入营业场所。
(5)应急预案的自查与实施根据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自查,做好相关应急处理工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单位应配合卫生部门应对疫情,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并按要求落实暂停营业等防疫措施。三、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
(一)加强人员控制严格执行员工健康管理和卫生管理要求全面收集当班员工的假期趋势(包括去过哪里、有无发烧、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并登记汇总来自重点疫区的员工不得复工。根据要求,来自其他省份的员工在14天的家庭观察后应该被允许返回工作岗位。
(2)加强人员保护所有进入市场的人员必须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市场上的工作人员和经营者应该戴口罩保护自己,并要求顾客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一直戴口罩。
(3)实行“三清萧艺”制度农贸市场经营者必须每天在市场关闭后进行“清理”(清除:必须从摊点清除鱼鳞、内脏、粪便、鸡毛、剩菜、其他垃圾和其他污物;清洁:用水清洁商店周围的桌面、地板、下水道和地板。清洁:清洗消毒过的器具、工作台面、砧板等。用干净的水。消毒:主要对清洗后的桌面、屠宰工具、砧板工具和摊档进行消毒)及时封闭清运农贸市场垃圾,垃圾日产日清应进一步加强市场公共区域的地板、公共物品和厕所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市场通风良好。规范活禽管理,坚决取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其他相关规定的活禽。
(4)加强防疫和控制宣传市场显著位置张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利用市场上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和广告牌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同时通过短信和微信开展防疫知识和防控措施的宣传。
(5)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消防设施齐全完好,消防通道保持畅通,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四、餐厅
(a)服务要求一是增加包裹服务的投递服务,增加网上平台和投递窗口的投递服务。必要时,营业时间应适当缩短,但应在显著位置张贴通知,告知消费者。第二,原则上禁止大小餐馆提供阳台服务。面向街道的小餐馆取消了餐馆服务。经市场监管部门批准,较大的营业单位可以在大厅内提供个人服务,但客户间距应保持在一米以上。
(2)营业场所要求疫情期间,食品加工生产应当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规定保持餐厅内部环境整洁。直接进口食品的餐具、饮具和容器在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炊具和用具必须在使用后清洗。配有消毒洗手液或消毒纸巾,合格的企业可以将水龙头改为非接触式水龙头,以避免接触。增加顾客接触较多的地方的消毒频率,如走廊、电梯、扶手、厕所等。厨房垃圾应覆盖并分类,以便及时清理。
(3)员工管理要求首先,要全面收集和了解当班员工的假期动态(员工去过哪里,有没有发烧、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并进行登记和总结在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有生命史、旅行史和密切接触确诊病例的员工不得重返工作岗位。应及时报告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潜在危险人员,以及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区人员的接触,并根据需要在家观察14天,不得临时返回工作岗位。二是做好员工保护知识培训要求所有员工始终戴口罩,勤洗手,多喝水,严格按照六步法洗手。没有面具的顾客将不会被接待。三是严格执行每日早考制度每天进入营业场所(工作区域)前,应安排专人检查员工的体温。如果体温正常,员工可以进入工作岗位,洗手消毒。一旦发现员工有疑似症状,如发烧、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等。,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第四,对于送餐人员,应加强送餐人员健康检查的频率,严格佩戴口罩和手套,不要扎堆或聚集。指导送粮人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服从社区(村)送地和征地的日常防控管理
(4)访客、客户和外籍人员管理要求一是测量客户的温度,只有温度正常的客户才能提供服务。如发现消费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体温超过37.2℃)、感冒、咳嗽等。在就餐地点,应主动建议他离开现场,并提醒他及时去医院。第二是要求顾客在用餐以外的整个过程中戴口罩。
(5)设备管理要求定期维护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适当限制乘坐电梯的人数,充分维护和清洁制冷和保鲜设备,并在储存前用塑料包裹食品原料,防止交叉污染。
(6)采购与采购管理要求一是在采购的各个环节实行索证制度,并做好记录二是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并允许在疫情期间经营的供应商购买原材料。三是停止现场收购、饲养和宰杀活畜禽。禁止从不明来源购买食品,禁止经营或者储存野生动物或者野生动物产品。做好肉品和肉制品的领证、领票工作,确保肉品来源的可追溯性,特别是要加强对猪肉“两证一报”的检查,防止购买和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品和肉制品。第四,所有原料都应保持新鲜,并应加强保存、冷冻和冷藏的处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