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互联网金融_科技赋能金融、互联网企业疫情防控,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原标题:科技使金融和互联网公司能够预防和控制疫情,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疫情互联网金融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金融和互联网公司纷纷捐赠资金和物资支持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

科技,为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也逐渐出现

要知道传染病的流行必须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的途径,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传染源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且容易感染该疾病的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四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换句话说,在许多线下办公室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个人健康保护无法保证到位,因此存在病毒传播的巨大风险。

但是人工智能中科学技术的力量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智能办公室,是最好的

首先,它可以替代离线办公空间,实现远程办公,阻断病毒传播。

其次,它可以替代大量离线工作人员,实现智能化和敏捷化,有效降低因个人健康保护措施不足而导致病毒感染的风险重要的是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健康习惯对他是否会生病至关重要。然而,这一关键要素往往不能保证得到实施,每个工人都会遵守。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发生。此外,它还将使工作人员不需要在高峰时间出行,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还大大降低了病毒在公共交通中传播的几率。以平安智能办公系统为例,

已经应用于平安不同业务的30多家子公司,100多万员工,经受住了疫情期间的工作考验。

199春节期间,平安员工大多在家工作。全国近10,000人使用音频和视频电话会议系统,以确保在防疫期间的各种决策和安排。

开心平安APP是平安内部的一个即时通讯工具,从1月24日到28日有近20万活跃人士。快乐安全的鲍勃的智能秘书帮助员工及时回答25,000个问题

平安综合金融支持服务中心通过95511客户服务中心提供7x24运行服务。从1月24日到1月28日,该公司接到了100多万个客户电话,平均每天超过16万个。

平安还首次启动“应急机制”,为疫情严重和疑似疫情重灾区的客户及其家属开辟了近25条“绿色通道”,有效解答了27万多条疫情相关咨询。

,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立即推出金融智能出站应用,这也是智能办公领域的一个领导者。

与手动电插头相比,每天呼出800-1200个电话,是手动拨号频率的4-5倍,不受环境、情绪、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激光金融认为,语音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有其特殊性。术语和表达因行业和场景而异。因此,金融企业对以语音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坚定投资将设置一个重要的障碍。

这个屏障,将首先在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这一点在疫情爆发期间已经得到证明。

激光财经注意到,除金融企业外,阿里、腾讯、字节跳动、苏宁科技等互联网企业也推出了远程办公产品和技术服务。

1年24日,腾讯宣布将进行网上音视频协作“腾讯会议”,并向全国用户免费开放100人会议协作功能。1月27日,“腾讯会议”免费升级并开放了300人会议的协调能力,直至疫情结束。

“腾讯会议”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小程序、微信等门户网站直接开通使用。高清晰度和稳定的远程会议可以随时随地召开。支持多种格式文档的在线协作,使演示和交流更加方便、生动。桌面和移动终端都可以实时共享屏幕并同步日程记录使用即时文本聊天功能在不影响会议进度的情况下帮助讨论。

1年1月27日,字节跳动的办公套件飞行书宣布,从2020年1月28日至5月1日,它将为所有用户提供免费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服务。

商务全办公套件,无限音频和视频会议,无限在线文档,审批管理等。都在传单提供的服务范围内。

1年28日,苏宁科技宣布将向所有社会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免费开放“苏宁豆芽”合作办公服务计划,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据说苏宁豆芽是苏宁自主开发的协同办公平台。它为280,000名苏宁员工、10,000多名苏宁零售合作伙伴和其他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它将向包括即时消息、通用办公应用套件、音频和视频会议、跨企业虚拟团队等功能开放。

1年1月29日,阿里钉住首次详细披露了一套完整的家庭办公解决方案,为各大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提供全方位的办公协助服务和支持。

在1000万单位实际使用的基础上,阿里指甲细化了各企业和单位的实际使用功能和场景,推出了员工健康报告、100人视频会议、在线教室等多种针对性服务。

此外,对于开发人员来说,Alinailing还支持发送代码片段,以便程序员在工作时可以进行交流。

从激光金融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包括远程办公在内的智能办公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没有人的线下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在线交流与合作来完成工作,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通信技术能力、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等。

从长远来看,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办公室是否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大放异彩还有待观察。

毕竟,这一壁垒考验着企业是否应该在主营业务之外保持长远眼光,把科技作为优化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把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化为日常运营的基础设施,探索公司治理能力和制度的现代化。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