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目前,学校的职责是什么?如何科学防治?国务院的文件在这里!|抓好
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依法科学准确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联合防控机制,提出落实高校防控责任。
《通知》强调,各地要根据疫情发展确定开放时间,禁止学生提前返校。在学年开始前,高校应做好计划和监测设备、隔离空间和环境卫生改善等准备工作。
《通知》指出,学校医务室将在学年开始后加强监控,对来自重点防疫控制区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并有相应症状的学生将采取单独隔离措施。开展“早、中、晚检查”,落实“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及时跟进并向因病缺勤的师生汇报。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校外人员进入,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通知》强调,如出现发热、疲劳、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及时隔离学生和教职工,并安排其就近就医。发现病例的高校应及时向所辖疾病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以班为单位,确定防控管理场所,筛选和确定密切人员,严格采取消毒隔离等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通知》还以附件的形式发布了幼儿园、中小学和高等院校预防和控制新发肺炎的技术方案。该计划侧重于开学前准备的技术要求、开学后的健康保护和疑似感染症状的紧急治疗。
中小学
新皇冠肺炎防治技术方案
1、中小学
1开工前。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情况,实行“每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学校为所有教学人员提供预防控制系统、个人防护和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开学前要彻底打扫学校,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打开窗户,让教室通风。
4。所有不在城里或不在城里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在返回学校之前应该在家呆14天。
5。储备洗手液、手部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和其他防治材料
6。在相对独立的位置设立(临时)隔离室,以便在出现发烧和其他症状时临时隔离人员。
7。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在人,并进行培训和演习。校长是本单位防疫和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2,
8中小学开学后。每天掌握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早晚检查,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9。保持消毒剂正确和清晰的标记,以避免意外摄入或烧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0。各种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场馆、餐厅、教师办公室、厕所等。)应通风。通风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休息时试着打开窗户通风,也可以使用机械通风。如果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气安全,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输入,所有的废气应直接排放到外面。
11。加强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的环境应保持整洁,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面可用有效氯为250-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也可用消毒湿巾擦拭。
12。加强食品(饮料)用具的清洗和消毒。食品(饮料)用具应逐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渣清洗后,煮沸或循环蒸汽消毒15分钟;或者采用热消毒柜等消毒方法;或者用有效氯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的消毒剂洗掉
13。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14。为保证学校洗手设施的正常运行,中小学校应每40 ~ 45人设置一个脸盆或0.6m长的脸盆,并配备洗手液、肥皂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快干洗手液和感应洗手液。
15。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和运输垃圾,做好垃圾容器的清洁工作,可用500毫克/升氯消毒剂定期消毒
16。建议教师在讲课时戴上医用口罩。
17。严格执行教职工和学生的手卫生措施饭前、排便后、触摸垃圾后、外出归来后、使用运动器材和学校电脑等公共物品后、触摸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受影响”部位前以及触摸受污染物品后洗手。洗手应该用洗手液或肥皂。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流动的水中彻底洗手,或者用快干洗手液搓手。
18。加强因病缺勤管理记录缺勤情况,提前请假,并及时跟进并向因病缺勤的老师、员工和学生汇报。
19。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0。对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个人防护、消毒等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和袖子捂住口鼻。
3。疑似感染的紧急治疗
21。有发烧、干咳、疲劳、鼻塞、流鼻涕、喉咙痛、腹泻等症状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按规定及时到指定医院就医尽可能避免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医疗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应该一直戴到医院和医院内。
22。有发烧、干咳、疲劳、鼻塞、流鼻涕、喉咙痛、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23。教职工或学生中出现疑似新诊断肺炎病例时,应立即报告所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
24。将风险告知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普通联系人,如有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25。一个特殊的人负责联系被隔离的教师或学生的家长,以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
托幼机构
新皇冠肺炎防治技术计划
1、托幼机构
1园开放前。制定园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计划,包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岗位工作责任制(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各班、各老师)、疫情防控工作流程、信息报告流程、家长沟通机制、应急预案等。制度是明确的,责任在人,培训和演习都在进行。托幼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防疫和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2。每日了解教职工和儿童的健康状况,执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根据防控要求的具体情况每日向主管部门报告
3。所有教学人员将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最新版本的新的皇冠肺炎预防和控制计划接受系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
4。公园开放前的卫生清洁和预防性消毒
5。所有外出的教职员工和儿童在返回居住地后应在家中隔离14天。只有健康的人才能进入公园。
6。为防控工作储备相关材料,准备足够的洗手液、洗手液、口罩、手套、酒精、消毒剂、温度计、呕吐袋、紫外线消毒灯等。
7。设立相对独立的(临时)隔离室,以便在人员发热等情况下立即隔离。
2。幼儿园开学后
8。每天了解教职工和儿童的健康状况,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根据防控要求每天向主管部门报告具体情况
9。加强各种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如活动室、睡眠室、洗手间、教师办公室、音乐室、洗手间等)的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0。公园的日常消毒地面和公共区域设施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毫克/升-500毫克/升)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公开课(如音乐室、舞蹈室、活动室等。)应在每批学生进入前进行消毒。
11。加强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高频接触面,如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床栏等。可用有效氯为250 ~ 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三餐二点”前儿童餐桌的常规消毒
12。加强食品(饮料)用具的清洗和消毒。食品(饮料)用具应逐一消毒。餐(饮)具去渣清洗后,煮沸或循环蒸汽消毒15分钟;或者采用热消毒柜等消毒方法;或者用有效氯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的消毒剂洗掉
13。卫生洁具可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净的水并干燥以备后用
14。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和运输垃圾,做好垃圾容器的清洁工作,可用500毫克/升氯消毒剂定期消毒
15。建议教师在讲课时戴上医用口罩。
16。教师、工作人员和儿童每天进入公园时都要测量体温,并严格执行儿童早、中、晚和全天观察制度。早上检查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17。严格执行教师和儿童的手卫生措施儿童必须在入院后、进食前、上厕所前后、从外面进入房间后、接触污渍后、擤鼻涕后、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后、弄脏手后等洗手。
18。严格执行家长送孩子进出幼儿园的制度
19。加强因病缺勤管理记录缺勤、早退和病假,并及时跟踪、登记和报告因生病缺勤的教师、员工和儿童。
20。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是不合适的
21。通过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儿童和家长进行预防新皇冠肺炎的宣传教育。教孩子正确洗手,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和袖子捂住口鼻。指导家长在防疫和控制期间不要带孩子去拥挤和狭窄的地方。
3。疑似感染的紧急治疗
22。教师和工作人员患有发烧、干咳、疲劳和其他症状,并被指示立即戴上口罩前往其管辖范围内的发热诊所。
17。加强因病缺勤管理记录缺勤情况,提前请假,并及时跟进并向因病缺勤的老师、员工和学生汇报。
18。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19。设立健康教育班,由专人定期向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宣传和指导个人防护、消毒等防控知识。指导教职员工和学生避开人群,特别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减少防疫期间不必要的出行。如果你外出,你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和手部卫生。当你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货车电梯等地方时,你必须正确佩戴医用口罩。
3。疑似感染的紧急治疗
20。有发烧、干咳、疲劳、鼻塞、流鼻涕、喉咙痛、腹泻等症状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按规定及时到指定医院就医尽可能避免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医疗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应该一直戴到医院和医院内。
21。如果学生有发热、干咳、疲劳、鼻塞、流鼻涕、喉咙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2。教职工或学生中出现疑似新诊断肺炎病例时,应立即报告所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
23。将风险告知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普通接触者,如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并及时就医。
24。一个特殊的人负责联系被隔离的教师或学生的家长,以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