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青浦区建设管理委员会重点抓好道路交通运行、水上交通、建筑工地、燃气行业等专项防疫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所有在职党员主动联系社区,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据统计,建设管理委员会在职成员注册率达到100%,125名在职成员参加了社区志愿服务。现在,又有15名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同志(包括11名党员、2名发展目标、2名团员)加入了区级战斗“疫情”支援小组,前往华新镇的3个支援点,为疫情防控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1、甘为“星火”中的“疫”线在2003年支持抗击非典的15名建设管理委员会成员中,有参与抗击非典的干部、刚刚换了工作的退伍军人和年仅2岁的母亲。没有动员会。他们带来了党委的一封信和一颗抗击非典的心,一起向华新镇的华新居委会、枫溪居委会和金锐源居委会汇报。他们没有寒暄,而是踏上了新的岗位。一些负责电话审查和青年到达人员的信息更新。有些负责发放通行证和临时通行证;其他人站在门柱旁测量进入社区的居民的体温。这15名队员在上岗的第一天就尽力掌握工作要点,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早点进入“角色”,他们就能早点进入“流行病”线。经过几天的工作,小组成员感叹自己做得太少,感叹一线社区工作者的辛勤工作,面对没有固定的午餐时间,只提供方便面的情况,社区居民的合作和理解让他们感动。一些居民的行为更令人感动。一些居民专门给了保安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一些人去居委会捐赠蔬菜、方便面和其他材料。也有人呼吁把他们保留下来的面具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2、巧用“18武术”抗击“疫情”目前,企业陆续复工,上班族开始正常工作,外籍人员陆续返回上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15名支援队员仍在收紧防疫线,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疫”作斗争枫溪居委会支援小组的程舒婷同志在路口站岗。为了方便工作,他做了一个工作记录本,主要记录各种工作数据,便于向接班同志解释重要的工作提示。陶立平同志在认真做好新绿返回人员的信息核对后,会询问他们是否需要预留口罩,以有效减少绿返回人员的第二次电话咨询。中国新住宅委员会支援小组的华钥同志会见了一位外国人。问题是这个外国人的母语不是英语。他通过手势和混合英语熟练地与外国人交流。金瑞远举委支援小组的王世雄同志发现,电子登记表上的身份证信息只能是15位和18位数字,而台湾同胞的身份证号码只能是8位数字,无法填写后续的相关绿色返程信息。他立即要求台湾人填写一份纸质登记表,并立即将问题报告给相关部门。第二天早上,问题终于解决了。在活动支持团队的微信群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团队成员的工作日志。他们分享他们的工作方法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修炼“72变”应该是“疫变”党员甚至在支持这场战争的“流行”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积极配合居委会开展各项工作,使党徽熠熠生辉。他们说没有“三头六臂”这回事,但他们慢慢学会了“七十二变”他们是“守门人”,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以及从周一到周日轮流在社区门口值班。张同志是刚转业的老同志.作为一名“警卫”,他是“公正的”,并严格按照规定行事。他告诉他的同事,他曾经是一名士兵,保卫他的国家。现在他是保护社区安全的“卫士”,他的工作可以说是一样的。他是Bida使命的“信使”,给隔离人员带来生活材料和干湿垃圾,帮助他们把它们带下来。在金瑞园的北园,我们经常看到“社交达人”王世雄坐在“保安叔叔”赞助的电瓶车上送货。他们是专业的、标准的“接线员”,熟练地转换青浦方言和普通话,并耐心地回答当地居民和外国人的问题。他们也是宣传政策的“广播员”,快速打字机“速记员”和分发面具的“售货员”...
最近几天,上海的新发病例减少了,疫情似乎得到了控制,居民的态度也似乎放松了。然而,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和“疫症”支援小组的成员仍然坚守岗位。他们知道“半百英里步行”和最后一刻不能容忍任何放松,然后他们才能真正赢得这场艰苦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