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发,于1月27日来到武汉。瞬间又是一个“27”。当我出去的时候,我带了一本北京日报的采访书。我们的报纸有许多规格。这次我带了最大的一个。当我凯旋而归时,这本书将成为珍贵的纪念品。
北京医疗队成员互相帮助穿戴防护用品1992年4月27日,尹
199在前线接受采访。兄弟们有时开玩笑说我像个老人一样接受采访。环顾四周,每个人都拿着一支记录笔、麦克风和摄像机。我是唯一一个保持这个“疯狂记录”的人。我可能确实有点保守。我总是觉得一个好的大脑不如一支坏的笔好。再次写作实际上是在大脑中“打字”的过程。我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我的集中时间通常不到10分钟。正是这种“疯狂”的采访让我没有时间闲逛。手的速度并不比受访者的嘴快。我们不会在这本书里写下他说的每一句话,而是每个句子的关键词。当我们在写作时看到关键词,我们就能回忆起那个场景。过去,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记住关键词,有些是一个词,有些是半句,有些甚至用图片和图片来说明。同辈的笔记基本上是皱眉,这一页上的东西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
对我来说,如果写一份2500到3000字的手稿,要记录的关键词会占据两到两页半的空白纸。一次大型面试可能需要半年多的时间。然而,北京到武汉才一个月,一半的笔记本已经被使用了。在武汉“防疫战”的前线,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有些是关于紧急救援的故事,有些是关于护理病人的感人故事,还有一些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前线医务人员的支持。当他们凯旋而归时,笔记本会变得又厚又重,所有的墨水都会随着北京医疗队的远征而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