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9日电-过去一周,中国的疫情有了显著改善,无论是在武汉、湖北还是在其他省市。我省确诊病例数连续5天为零。从疾病中康复的出院病人人数正在增加,死于该流行病的人数正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这种流行病的认知和体验有什么新特点?因此,研究小组进行了第二次在线调查
本轮调查仍以18-70岁的成年人为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1273份。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分布在12个地级市和1个省辖地区行政公署(本研究的样本是根据黑龙江省2019年统计年鉴中的“城市人口比例”设定的)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相对均衡,被调查者涉及所有年龄组和收入水平,职业分布完整,抽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样本基本信息
1,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和体验
本部分主要展示本轮调查结果中前次报告中提到的公众疫情心态在几个方面的变化
(1)仍高度重视疫情,35-55岁人群更关注疫情发展
虽然我省已连续三天报告确诊病例零增长,但专家媒体一再强调“转折点”尚未到来。因此,绝大多数人(97.9%)仍然非常重视疫情。37.7%的人每天花不到一小时浏览相关信息,24.1%的人花1-2小时浏览此类信息,37.8%的人花2小时以上关注疫情相关信息。其中,年龄越小,越少的人会陷入流行病信息的海洋。相比之下,46-55岁人群对疫情信息的关注度最高,22.6%的人每天关注疫情信息2-3小时,24.9%的人关注疫情信息超过3小时。
图1:不同年龄组的被调查者对
的疫情信息给予了关注(2)虽然疫情很危险,但他们有很高的自我安全感,认为病毒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极小。
疫情的警报尚未消除,但人们感到更安全了。认为自己相对安全(59.5%)甚至非常安全(23.2%)的人的比例大幅上升。这可能与当前的疫情密切相关,在当前的疫情中,新病例的数量继续减少。只有3.3%的人认为他们面对流行病“非常不安全”。
的乐观也反映在对流行病在他们自己社区中传播的可能性的估计上。在调查中,43.4%的人认为疫情“有可能扩散”,而53.1%的人认为疫情“绝对不会扩散”。后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次调查的比例(8.1%)
图2:疫情在疫情所在社区传播的可能性
(3)日常情绪以平静和愉悦为主,负面情绪不断增加。担忧仍然显而易见。在目前的
调查中,虽然平静和快乐等积极情绪仍是日常情绪的主流,但人们的消极情绪明显增加。从图3可以看出,在第一轮调查中,42%的人从未感到“恐惧”,37.1%的人只是偶尔感到恐惧。然而,在第二轮调查中,“从未”感到恐惧的人的比例(32.5%)显著下降,而选择“以中等频率”、“大部分时间”甚至“总是”感到恐惧的人的比例显著上升。其他三种负面情绪,即愤怒、悲伤和厌恶,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根据图4,91.9%的人感到或多或少的担心,这种情况自第一轮调查以来没有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消极情绪的高涨是由于人们减少旅行和长时间呆在家里,焦虑没有及时解决,并且它与抑郁叠加在一起。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应该引起重视。
图3:过去一周感到恐惧的人的比例
图4:过去一周感到恐惧的人的比例
(4)战胜流行病的强烈信心
人们对未来流行病的发展更加乐观在这一轮调查中,不仅大多数人(57.3%)认为疫情在未来15天内将略有好转,而且预测疫情将显著好转的人的比例(30.7%)也远远高于第一轮调查(13.1%)持悲观态度并认为疫情可能会更加严重的人的比例大幅下降。
图5:预测未来15天流行趋势的人口比例为
。另一方面,人们对疫情持续时间的估计更加乐观。从图6可以看出,在第二轮调查中,认为疫情将持续半个月以上的人的比例(31.7%)显著增加,而预测疫情将持续两个月以上的人的比例显著下降。更多的人(39.8%)相信他们能在一个月内赢得抗击疫情的战斗。图6:疫情将持续多久?参与疫情防控的感受和行动
(1)疫情信息公开透明地区
人对本地区疫情信息公开透明非常满意50.8%的受访者表示可以获得公开透明的疫情信息,38.2%的受访者认为疫情信息非常透明。当然,这也意味着11%的受访者质疑疫情信息的透明度
(2)防控措施合作
是新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的重要预防措施之一,阻断传播途径关闭居民区是当前严重流行时期的一项必要措施。人们非常支持这种控制措施。然而,与第一轮调查的结果相比,人们放松了对社区关闭重要性的理解。这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支持有关部门立即关闭居民区的人的比例略有下降,假设他们的居民区被发现被诊断、怀疑或甚至只与人有密切接触。
图7:如果您的社区有以下情况,您是否同意关闭社区
(3)以保护和支持大多数(50.5%)住在家里的
人有足够3-7天的食物,其中超过30%的人家里有更多的食物没有多少人准备1-2天的食物(13.1%)然而,非常担心日常必需品供应的人数也增加了,如图8所示。此外,还有许多担忧最大的担忧是家庭成员的健康,54.5%的人说他们“非常担心”,29.55%的人“更担心”相当比例(38.34%)的人也担心室内温度,但他们对家庭健康和室内温度的担忧在两次调查中没有显著变化。
图8:担心生活必需品供应的人口比例
3,社会对疫情的信任
(1)坚信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公众的社会信任分为四类:政府信任(包括政府和医疗系统)、生活服务信任(物流、销售人员、清洁、公共交通、出租车、中小企业)由于这两轮调查显示了一致的结构,我们将这两轮数据进行了合并。具体分析表明:在四种信任类型中,政府信任得分最高,公众对政府和医疗体系充满信心;情感支持位居第二。对陌生人的信任度最低面对疫情,公众对不确定因素(如外来人员和陌生人)保持高度警惕,这有利于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和推广。
图9:疫情防控中人们的社会信任状况
(2)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职业群体的信任焦点存在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中人们社会信任的异质性,本报告分别从教育水平、职业和行政区划三个方面呈现了不同群体的社会信任差异
(1)教育在这项调查中,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的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受过高中、中专或技校教育的人对生活服务人员(物流从业人员、销售人员、清洁工、公共汽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中小企业主)的信任度最高;受过中等或以下教育的群体的情感支持信任度最高(主要来自同学、同事和邻居的信任)不同教育背景的群体不太信任陌生人和外人。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不同教育水平的群体在面对这一流行病时有不同的需求: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对生活条件的需求最大,因为他们的收入受这一流行病的影响最大;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和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的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大,因此这两个群体分别对政府信任和情感支持的需求最大
(2)职业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职业见表1。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条例》对职业的定义,受访者的职业根据职业和技术工作的复杂程度分为不同类别。图10和11是不同职业群体对四种社会信任的两次调查的雷达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两次调查中,私营企业主或部门主管的“政府信任”变化最为明显。(雷达图中的每个辐条代表一种职业,辐条上的点代表该职业的信任分数。离外面越近,分数越高;不同职业的信任分数被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雷达图。)
图10:第一轮调查中不同职业之间的社会信任差异图11:第二轮调查中不同职业之间的社会信任差异从社会信任类型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信任的群体差异如图12-15所示(蓝色是第一次调查的结果,红色是第二次调查的结果)与第一次调查相比,在第二次调查中,“农林牧副渔”从业人员和“服务人员”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提高,而其他职业群体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私营企业主和部门负责人”群体下降最快。除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生活服务支持的信任度变化不大外,其他职业群体在这一指标上的增长幅度不同,尤其是那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群体,增幅最大,表明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也更加突出。第三产业群体的情感支持信任度明显提高,这是因为服务业群体的情感需求扩大,群体对陌生人(可能提供更多就业信息)的信任度也在提高。
图12:不同职业之间“政府信任”的差异图13:不同职业之间“生活服务信任”的差异图14:不同职业之间“情感支持信任”的差异图18:不同
(1)“公众心态与社会情绪”导向的显著效果
被调查者对我省“公众心态与社会情绪”工作给予积极评价在这一轮调查中,人们认为政府在掌握公众心态和引导社会情绪方面的工作有了显著改善。与第一轮调查相比,这一领域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近10%这充分说明,政府在近期应对疫情中实施的“公众心态和社会情绪”的引导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信息整合、应急管理和社会沟通能力明显增强
首先,受访者对我省“信息整合、应急管理和社会沟通”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与第一轮调查相比,对这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近20%这充分表明,政府的信息整合、应急管理和社会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两轮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88%的受访者认为,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应对措施相比,当地政府对新发肺炎的应对措施“有所改善”或“大大改善”。在经历过非典肺炎的人中,该指数超过90%
(3)“关于恢复工作和生育的政策和方针”春节后迫切需要实施
首先,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疫情期间对个人收入表示“非常担心”的群体从第一轮调查的13%增加到第二轮调查的34%;然而,“非常担心”的群体从第一轮的25%下降到第二轮的12%。第二,受访者认为,疫情过后,还有四件更紧迫的事情要做,即“民众的心理调整”、“完善社会应急体系”、“分阶段恢复工作和生产”、“出台扶持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其中,近40%的受访者认为“分阶段恢复工作和劳动力”将是未来几年我省最重要的事情。
图20:流行病期间担心收入的人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