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济南市委《关于积极应对疫情、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营造宽松和谐的银企合作生态环境,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了金融服务创新“组合拳头”,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了基于风险补偿的“五位一体”融资服务体系。 贷款引导、融资担保、数字金融和特色平台,支持银行为生产、运输、销售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日用品的重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运行
提高风险补偿标准,平均贷款利率下降10%以上
为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强银行信贷信心,《济南市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施办法》在疫情防控期间明确要求各区县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池,提高补偿能力防疫期间,驻济南银行机构将对符合财政部等五部门要求的五类防疫重点担保企业的全部不良贷款进行补偿。优先向市确定的担保企业发放贷款,分级补偿标准从20%提高到40%,超过50%提高到70%。这些措施预计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济南市投资300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
疫情期间,21家合作银行相继推出30余种低利率信贷产品,向1597家银行发放贷款16.52亿元,平均贷款利率下降10%以上最近,通过县区共征集了500多家中小企业50亿元的融资需求,已分批推至合作银行,目前正在陆续对接。
降低了融资担保成本,向
济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新增信贷5亿元,扩大农业银行等5家业务合作银行,新增信贷5亿元。根据中小微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轻资产特点,引入税收保险、政府贷款、供应链、复工信心保险等产品,降低担保成本,充分解决企业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目前,13家企业的初步调整已经完成,一旦企业提供完整信息,将会同银行批准贷款。
提高了紧急再融资效率。
济南中小企业再融资服务平台平均只需2天时间,就能为紧急再融资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服务流程,为资金周转困难但运营正常、符合银行展期条件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低成本阳光再融资服务。在疫情期间,我行积极联系重点担保企业的信贷情况,协调银行提前接受审批,最大限度地缩短贷款期限,对国家、省市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担保企业实行0.08%的优惠利率标准。在
199疫情期间,共帮助23家企业解决了2.4亿元的再融资,平均再融资时间仅为2天。帮助10多家企业实现不还本付息数字金融第一贷款服务,开辟便捷的融资渠道
数字金融第一贷款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企业信用肖像、金融资源对接等服务。,开通银企数据链,利用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和企业内部数据为银行提供信用数据支持,提供“101”纯网上贷款服务,1分钟申请、0次人工干预、1次二次贷款。
企业可以直接在爱城网和奇通服务企业云平台上处理。在疫情防控期间,齐鲁银行、济南农商银行、浙江商业银行、莱尚银行等银行推出了30余种产品,为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开辟了绿色融资服务渠道,建立了30亿元的疫情防控应急融资贷款储备基金。
199防疫期间,276家企业申请资金5.28亿元。创建了一个特色平台,并提供了300多项服务。
“吉奇通”服务企业云平台实现了政府与企业从线下到线下的全方位零距离互动,为服务企业的工作增添了强劲的云动力。目前,它可以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服务在内的九大类300多项服务,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政策、服务和产品的准确推送。
是通过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企业生产服务保障小组实时收集了疫情期间国家、省、市、区县发布的200多项政策。它还在企业通信服务企业的云平台上设立了“企业战斗流行手册”专栏。它编辑和分发了15期济南中小企业战斗“流行病”便利手册,下载量超过10000次。
是组织企业有序恢复生产。在吉奇通发展的基础上,推出了“企业生产服务保障信息系统”。企业在恢复生产、防疫、资金、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上报。根据《济南市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处理。截至2月25日17: 00,“吉奇通”企业生产服务保障体系已收到100多项需求,共完成41项
推出“防疫助企千企”在线公益培训活动。依托经济企业沟通平台,建立定期在线培训机制,发布各类培训视频100多条,建立云平台网络直播系统,每周进行最新政策讲解和咨询,共参与企业5000家。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与20多家银行等机构建立了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紧急再融资、股权投融资、动产质押等专项融资服务平台,打造中小企业“受益融资”融资服务品牌,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专业融资服务。
(大众日报客户记者段婷婷通讯员张继保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