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来的日本_二战时帝国的石油是从哪里来的?

日本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轴心国集团的三大巨头之一。作为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日本消耗大量石油。然而,众所周知,日本的土地和资源贫乏,尤其是石油资源,而且几乎没有石油在国内生产。那么,日本的石油来自哪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有三大石油来源第一个渠道是进口,其中美国是最多的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大部分石油是从美国进口的,美国占日本石油消费总量的80%。其次,从荷兰的印度尼西亚和英国的缅甸,南洋石油约占日本石油消费总量的10%。第二条通道是日本的海外控制区,其中库页岛南部的库页岛油田(sakhalin island)最为重要。库页岛油田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收购的。库页岛油田是二战前日本控制的最大油田,石油产量约占日本总需求的7%。除了库页岛南部,台湾、东北等地也有少量石油生产第三个渠道是人造石油生产。日本利用抚顺的油页岩和其他资源生产人造石油,但日本的人造石油产量很小,远不能与德国相比,更不能满足日本的石油需求。

武汉来的日本

由于日本严重依赖海外石油,并且一直被其他国家控制,一方面,日本在中国东北、朝鲜和其他地方到处寻找石油,另一方面,日本拼命从国外购买石油以备战争时储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已经储备了500万吨石油,但这些石油只够支撑日本一年。如果我们与欧美国家开战,我们将无法支持半年。因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一直对美国保持谦逊,并小心翼翼地避免激怒美国切断其石油供应。然而,美国很清楚石油对日本的重要性,所以它用石油抓住日本的脖子,试图迫使日本犯罪。美国威胁要切断石油和其他资源的供应,并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恢复七七事变前的现状。面对美国人的威胁,日本人非常愤怒,并努力战斗了几年,但美国让日本从中国撤出,所以日本人拒绝接受美国的条件。日本人的强硬态度很快招致了美国的经济制裁。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和成品油供应,迫使日本翻墙偷袭珍珠港,跑到东南亚去抢油。珍珠港事件后,日本直接向东南亚进发。匆忙撤离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炸毁了当地的油田。尽管日本人努力修复,日本70%的石油工人被派往南阳,南阳油田的产量逐渐恢复,但直到1943年南阳油田的产量才恢复到战前水平。然而,随着美国人逐渐在太平洋采取主动,用潜艇攻击日本的海上运输线和商船,日本在东南亚获得的石油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归还给日本。到年底,日本油轮基本上已经来回航行了。日本在海外的石油供应被切断,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正在耗尽。最终,日本只能使用豆油和松节油等替代品来弥补短缺。为了挖掘松根和提炼石油,日本几乎拥有了全国所有的松树,许多船只被改装成了燃煤船。尽管日本人尽一切可能收集石油,但军队连最基本的需求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失败的结局了。最后,在吃了两颗美国原子弹后,他们投降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