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理解“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由市场评估、贡献决定的生产要素的完善机制”
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有这样一个新提法,很快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即“完善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估和贡献、报酬由贡献决定的机制。”“市场评价贡献、贡献决定回报”应该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市场评价生产要素、贡献决定回报的机制。但是,在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上,它经历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和提升。因为传统的理解只有两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或四因素理论然而,《决定》中的提法突然跳到了七要素论如何理解这一飞跃背后的深刻含义,以及在理解中央文件关键要素方面的改进?为什么中国现在要在这个概念和理解上创新?
任何熟悉经济学的人都会发现,经济学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社会关于生产要素和财富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历史。随着对生产要素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必然会有巨大的进步,财富也会随之大量增加。
让我们以生产要素从“三要素论”向“四要素论”的飞跃为例。在17、18和19世纪,经济学界的共识是劳动、土地和资本的所谓“三要素理论”。当时经济界之所以认识到“三要素论”而不是以前的“两要素论”,正是因为这三个世纪中在整个西方世界发生了农业和工业革命。在农业和工业革命中,如旋转系统的推广,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蒸汽机和相关机械设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机器和设备为代表的资本在生产和财富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地,随着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整个西方世界创造的总生产力和财富将很快超过农业革命前几千年人类社会创造的总财富。
同样,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大量欧美经济学家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增长因素核算和新增长模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们发现,随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精神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降低,知识和技术进步开始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第五个因素”。相应地,随着知识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整个世界的财富增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知识、技术和创新做出了贡献,从而产生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
站在这个生产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逻辑上。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数据,除了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知识和技术之外的第七种生产要素,必将带来无限的创新可能性,并成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再次增长的机会。当然,我们希望看到它,不要惊慌。
从不同国家在加深对生产要素认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很容易发现西方在这之前的五六要素演变过程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非西方国家尽管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在这方面却有些过时。例如,大多数提出“双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和“四因素理论”的研究者都来自英国。然而,提出“五因素论”或“六因素论”的绝大多数人来自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西方崛起,东方衰落”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由于农业革命,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飞跃,而工业发展、科学技术也由于技术进步、发明创造、制度创新等迅速发展。这种更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不断呼唤新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创新。与此同时,新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创新也激发和触发了那里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蒸汽机的发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16世纪到17世纪后期,英国采矿业,尤其是煤矿业,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由于英国地势相对较低,许多地方靠近河流或海洋,煤矿开采期间的地下排水已成为影响煤矿开采行业效率和成本的重要障碍。因此,能够利用真空提水的各种蒸汽机的发明是英国蒸汽机诞生的伟大实践基础。正是瓦特对蒸汽机的天才改进使蒸汽机成为一种运输设备,能够支持英国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并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可以说,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要想孕育新的经济思想,就必须也意味着这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里的生产发展相对活跃,这可以为新思想、新方法的诞生创造良好的需求和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在过去所有以前对生产要素认识的飞跃中,为什么非西方世界没有成为主角,而是配角,根本原因之一是,在过去三四个世纪的漫长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浪潮中,非西方世界变得相对落后,或者说,它们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上, 但是可能已经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如何保持和延续辉煌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从而暂时错过了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快车
我们把当代中国置于历史演变、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而且保持了长期社会稳定的奇迹。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了从站立、致富到强大的飞跃。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能否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洪流中创造更多的辉煌,能否在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中创造中国的生产要素理论?
首先,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稳定为中国未来创造了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宏观环境,经济发展更加稳定,科技进步更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更多。目前,中国在互联网应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深海潜水和探索、登月计划、航空航天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未来巨大的需求潜力,以及广阔的回旋空间,无疑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创新试验场、技术试验场和思维试验场。第二,在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中,我们走的是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的老路和改革开放的新路。现在它正走在一条从未见过也从未见过的崭新道路上。中国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现代国家发展道路,即在市场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依靠法治治国。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像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丧失民族独立,也没有像其他发展中国家那样走上所谓的西方民主道路,而是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条道路并不完全符合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甚至常常超出它的预期。它不依赖“华盛顿共识”开出的处方。然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的许多经济理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给西方古典经济理论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笔者认为,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通过理论创新、经典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的发展道路,无疑将为中国今后开展更多的生产要素和经济理论的理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数据如何成为生产要素?当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可能性机会?如果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它必须意味着生产过程中的精确生产,即生产、运输和销售之间的无缝链接。毫无疑问,这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此外,如果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知识、管理能力等之间的匹配程度。将大大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也可能提高。此外,如果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和资源,它将创造大量全新的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这将意味着服务业的分工将会增加,服务业的内容将会有更精细的分工和专业化。此外,除了生产活动之外,社会中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活动也会由于数据的嵌入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反过来,它也将促进社会生产活动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与此相关的是,社会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资源、保护、存储、使用甚至交易这一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