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和山东_山东日照海龙湾水域现江豚身影

山东日照和山东

记者从山东省海洋局获悉,山东省日照市人民近日在海龙湾水域拍摄到一只海洋动物,引起社会关注。根据日照市有关专家的视频鉴定,这种江豚是东亚江豚,被日照渔民俗称为“猪鱼”。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小型鲸类动物,是鼠海豚科唯一的鼠海豚种类。它的特征是没有背鳍,背部前五分之二和尾鳍之间不明显的突起,突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呈淡蓝色。

199江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海龙湾水域出现江豚,表明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正在改善。早些时候,人们发现太平洋海龟(x: and)和黄嘴白鹭以及其他对生态要求很高的海洋生物来到这里定居。

2 017年,日照市率先实施了第一个退港还海工程——日照港海龙湾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6.1亿元,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恢复了黄金生态海岸线该项目的实施恢复了1882米的生态海岸线,增加了46万平方米的沙滩面积。通过对自然海岸生态的改造,形成了一定宽度的陆地面积,恢复了沙滩,种植了海岸植被,海岸植被与北部海岸线相连,使整个美丽的阳光海岸线链得以补充,形成了以“龙山嘴”为龙头,“海龙湾”为龙尾的10公里长的沙质海岸线。

改善沿海生态环境海洋环境、生物资源和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周边海域水质已直接升级为国家二类海水标准。悬浮海水已达到国家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控制在30毫克/米以下,细颗粒物控制在25毫克/米以下,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明显改善。大型海龟、白海豚和成千上万只海鸥等10多种海洋生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常出现在项目所在海域。

促进港口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通过“东煤南运”等项目的实施,项目后方港区东部的煤炭装卸区将移至远离市区的港区南部,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实现“南散北散”。航道疏浚成本每年直接节约400万元,大大减少了地方政府和港口的年度投资,减少了原煤堆场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了港口的绿色发展。

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通过实施生态岸线恢复和港区调整,原储煤场释放出2000多亩城市发展用地,重点布局总部经济、商务办公、航运服务、休闲娱乐等新型城市经济形态。,这将带动一个500亿元的项目建设投资的形成,并成为日照市的核心活力区南端的一颗明珠。

打造滨海旅游新亮点规划中的港口工业展览馆、航运展览馆、煤炭码头工业遗址公园、邮轮码头、海洋美术馆等景区与灯塔景区、万平口景区相连,为山东“仙境海岸”建设增添了“阳光色彩”。

增强人们的获得感过去,“黑煤场”与城市的旅游景点和居民区只有“一道墙”之隔,现在又变成了“黄金海岸”。周围的人不再需要通过“煤”来看大海,他们已经实现了在自家门口冲浪的愿望。

(大众日报客户记者王亚南报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