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重点服务工业企业,发展工业经济,承担主体责任,抓住政策机遇,建设重大项目,吸引投资,优化经营环境,依托现有发展基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扩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优质发展,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1。努力服务解决困难坚持以工业项目促发展,制定年度工业投资导向计划,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和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挂钩制度,实行“县区挂钩、企业配套、抓项目”的加快工业发展“三包”责任制。对全市58个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及时发现和梳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成项目推广计划,明确建设任务,落实责任人员,制定推广措施,掌握手工操作,协调解决,帮助企业解决68次不同类别的困难。准确对接国家和省工业资金支持重点和方向,挖掘企业优势项目,年内达到国家和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8918万元,确保工业项目建设全市58个重点工业项目计划今年完成投资30.96亿元。前三季度,33个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82亿元,占计划的72%。25个续建项目总投资11.35亿元,占计划的61%。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优质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全市实施的具体措施。“保姆”、“亲近”和“零距离”将为工业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做好民营企业债务清理工作,建立债务清理会议制度,向企业公布投诉电话和信箱,建立企业反映问题的登记、传递、监督和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和申诉的渠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拓宽企业发展道路,促进工业经济优质发展。今年以来,共清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户1241.9946亿元,其中已偿还49415.2万元,占总数的39.79%。其中,50%以上已在市级、崇信县和庄浪县偿还,65%以上的剩余未偿金额已纳入2019年底还款计划。
2,主动攻击链扩展链突出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市县两级产业和信息系统纷纷成立招商引资团队,积极主动、准确衔接,重点对煤化工、新能源、纺织、电子信息产业等行业开展招商引资并实现真正突破在巩固现有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公司成功引进亓航未来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落户平凉,并在平凉工业园投资建设未来智能终端光电工业园。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4 . 3亿元。入驻的2家企业已投入试生产,其余3家企业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二期工程已签约12家企业,目前正在建厂。依托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我赴兰州石化集团调研,积极寻求煤化工产业与石化产业相结合的延伸产品。抓住江苏等地化工企业搬迁的意图,带领团队赴江苏响水县、盐城市、连云港灌南、灌云等地考察对接化工,并邀请江苏、山东等地化工企业考察对接化工。他密切关注平凉纺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多次与江苏大岳集团会谈,并邀请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他初步达到了江苏大岳集团平凉纺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意图,跟踪协调了整个过程,确保30万锭纺纱项目尽快进入平凉工业园,为轻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搭建政府银行和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在平凉市实施政府银行和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并与平凉市中心支行、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办定期联合召开政府银行和企业联席会议,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共举办了8次政府-银行-企业对接活动,累计商业银行推荐企业和项目50多个,协调落实企业融资贷款5.43亿元。搭建互助担保平台,加快推进“担保贷款”业务,推进《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省市政策落实,召开协调会,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互助贷款,加强与各部门和合作银行的沟通与合作,优化贷款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督促县(市、区)政府尽快建立县级资金池,扩大互助贷款覆盖面今年以来,共向小微企业发放了16笔3970万元的互助担保贷款。围绕“政府支持平台和平台服务企业”,搭建中小微型企业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服务机构。共有38个市级创业孵化器(园区),25个市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5个省级孵化器,5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搭建关联企业合作平台,开展市(县、区)设备、建材、农副产品等地方产品“互用互操作”的宣传推广活动,支持地方企业之间产品的互用,加大地方产品的市外宣传推广力度,帮助企业扩大销售半径,拓展产品销售市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将与住房、建设、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合举办两次工业产品供需对接会,共有80多家企业参加,促进供需企业对接合作和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