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乳业不仅存在“双高存贷”的异常财务状况,而且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也多次被报道发生资本危机。上市公司17亿货币资金的消失证明了这一谣言的真实性。目前,该公司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
2019年对科迪乳业来说是“黑暗的一年”。7月初分红2000万元后不久,该账户仍有17亿货币资金,拖欠奶农钱、员工工资、差旅费等各种新闻纷纷报道。因此,该交易所还发出了一封调查信,询问“为什么该公司没有偿还奶农的钱,而该书充满了货币资金;财务报表日之后,公司的货币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或其关联方挪用……”虽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交易所的质询,但表示“正在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以调查结果为准,并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迪乳品公司受到质疑和调查?其17亿美元货币基金消失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财务数据显示早期异常迹象。
科迪乳业在2015年登陆a股。从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8年现阶段,科迪乳业起步并不顺利,它经常需要依靠科迪的快速冻结来提供资金支持,科迪是另一家由科迪集团大股东拥有的轰动企业。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7年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众多乳品企业时,科迪乳业以其奶牛场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获得了发展机遇。当然,虽然这一阶段已经扭亏为盈,但业绩增长仍然非常平稳。它只是在2017年突然爆发,收入达到12.39亿元,同比增长53.9%。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41.56%。第三阶段是2018年至今首先,收入和净利润在2018年开始停滞,收入增长降至3.74%,净利润增长降至1.92%随后,在2019年下半年,突然出现了一系列雷暴:首先,科迪乳业员工和奶农从家中讨债的视频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紧随其后的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了70.90%,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甚至录得4679.8万元的亏损,同比下降208.11%。两位独立董事对半年度报告和第三季度发表了“不忠实”意见。
从科迪乳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两年非常重要:第一,2017年,业绩突然飙升;第二个是2018年,当时的表现突然改变了从表面上看,这两年的业务状况与2019年科迪乳业的矿难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事实上,通过分析这两年的业务情况,可以发现2019年持续的矿难与前两年的业务密切相关。
分析了科迪乳业进入2017年经营业绩“亮点时刻”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与2016年推出的透明包装“天然纯牛奶”(俗称“白牛奶”)有关。由于其新颖的包装,这款产品成为了“牛奶行业”的红色网。2017年,它成功帮助科迪乳业在非传统销售领域的业绩飙升678%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良好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2018年后,经营业绩将很快改变面貌。与此同时,科迪乳业在市场上的分销模式也存在一些疑问,因为科迪乳业一直坚持渠道下沉的政策,采用“一县一商”的模式,形成了庞大的分销团队。然而,这种模式也导致了经销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冲突和价格战频繁,使得管理越来越困难。
在过去两年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当科迪乳品公司2018年的经营业绩发生变化时,其货币资金大幅增加。根据财务报告,货币资金在2018年底达到16.72亿元,同比增长76%,而在2017年,当业绩大幅提升时,其货币资金下降了8%,从2016年底的10.34亿元降至2017年底的9.49亿元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中在周转过程中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部分。如果经营状况明显改善,货币资金的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经营状况不好,货币资金反而会大幅增加,这多少有些问题?怀疑这部分增资的理由是否合理
科迪乳业在其2018年度报告中解释说,其货币资金的大幅增加是由于“公司经营活动中现金增加了4.5亿元(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预收账款增加、本年应付账款和利润增加等)。),投资活动现金(本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收入)增加1564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本期银行贷款)增加2.57亿元“由此可见,科迪乳业2018年货币资金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贷款的增加并不完全是运营资金的增加这个解释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司应该借更多的钱?你知道,如果2.57亿元的贷款被取消,公司仍然有大约14亿元的货币资金,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在业绩增长最好的2017年,货币资金总额也只有9.5亿元,而2018年的业绩规模与2017年相当。理论上,14亿元足以满足日常运营需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仍然需要借钱来“增肥”货币资金。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当时缺钱,还是意味着运营产生的货币资金不如书中所显示的那么多?
事实上,科迪乳业在爆炸后确实存在货币资金问题。爆炸发生后,管理层最终承认17亿元的货币资金不在上市公司手中。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财务报告,其货币资金“蒸发”至2722.3万元,其他应收款项目突然增加19.65亿元。这一变化意味着货币基金可能被长期挪用,而最大的可能挪用者还是科迪集团,它的最大股东。
大股东跨境“辗转反侧”导致资金短缺
,那么科迪集团为什么急着贪污这么大一笔钱?从科迪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来看,这可能与它的跨境扩张和渴望“四面开花”有很大关系自2016年以来,科迪集团一直忙于在河南、山东等地开设便利店,数量超过800家。此外,科迪集团还启动了天然深泉,并在黑龙江投资了10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这些项目似乎不会让任何人受益,其中许多项目需要长期投资才能产生回报。因此,科迪集团将不可避免地耗尽资金。
此外,科迪集团的另一项核心资产科迪冷冻也面临危机。在早期,科迪冷冻曾支持整个科迪集团,并充当“血袋”。然而,科迪·冷冻在给别人输血时没有及时“补充血液”。科迪集团希望一年到头都跨越国界,而本应专注于速冻行业的资源却被分散了。与此同时,三大全食和其他竞争对手变得更加强大,使得科迪冷冻逐渐衰落。目前,科迪速冻已停止大面积生产,这对科迪集团打击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科迪乳业将不可避免地被视为“摇钱树”。不仅大股东所持股份的近100%将被质押以换取资金,账户中的资金也将被挪用。此外,2018年5月,科迪集团曾希望科迪乳业以高价收购科迪冷冻,但最终因为太多疑问而放弃。
库存数据有明显的矛盾
除了上述财务问题外,如果仔细分析科迪乳业2017年和2018年库存的相关数据,还可以发现一些异常,而这些异常基本上反映了该公司2019年的矿难并非没有原因。在
财务报告中,科迪乳业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从前五大供应商处购买了9465万元和1.23亿元,分别占购买总额的12.29%和13.74%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同期科迪乳业的购买总额,分别为7.7亿元和8.94亿元。
此外,科迪乳业还披露了高温牛奶和低温牛奶在运营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数量。2017年和2018年,两者之和分别为7.7亿元和8.1亿元,同期运营成本分别为9.2亿元和9.7亿元。由此,估计直接材料在运营成本中的比例约为84%和84%
从运营成本中直接消耗的材料中减去原材料的购买量,2017年和2018年的差额分别为-26万元和8157万元,这意味着科迪乳业2017年库存中的原材料应基本保持不变,仅减少约26万元,而2018年的原材料库存应增加8157万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库存几乎所有项目都将超过2016年,但未使用的原材料将比2016年多558万元,更不用说新增库存商品中包含的原材料然而,2018年的数据矛盾更加明显。存货的账面总价值只有7699万元,不可能超过8000万元。这种明显的数据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需要公司的进一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