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将来临,各种电信诈骗案等着再次发生。最近,新疆乌鲁木齐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了几起冒充公安和执法人员诈骗案件,警方已成功停止支付。同时,它提醒公众要保持警惕,保管好钱袋,防止被骗。
紧急止付损失90多万元
| 17:20 1992年6月13日019,乌鲁木齐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何某报警,称他冒充公安执法人员诈骗100.6万元。受害人何某在接到警方进一步询问后,于当日10: 42接到北京来的欺诈电话。该诈骗犯自称是山西朔州户籍部门的一名警察,并要求他在离开哈尔滨市公安局“刘杰警官”的QQ联系信息后立即联系哈尔滨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刘杰,理由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在一份哈尔滨市公安局发布的文件中在网上通缉他。
受害者添加了所谓“警察刘杰”的QQ好友后,对方通过视频与他们聊天,并向受害者发送了网上通缉令链接,一步步引诱他。与此同时,强烈要求受害者说出其名下所有资产的名称,并根据另一方的要求处理u盾,理由是方便查询其账户是否涉及电信欺诈和洗钱。
通话结束后,受害人感到被骗,立即去银行查询账户资金,发现银行卡上有支付记录,并报警。
吴反诈骗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发现受害人由于受到惊吓和诈骗者的短期洗脑而神志不清、语无伦次,无法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账户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停止支付涉案账户。
针对上述情况,乌鲁木齐反欺诈中心立即采取了保护性止付计划,要求受害者提供其所有银行账户并采取所有止付措施。
同时,为了避免受害人情绪不稳定造成的不良后果,乌鲁木齐反诈骗中心立即联系受害人的丈夫并说明情况,要求他带妻子到刑侦支队报案。
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为受害者成功节省了97.2万元。1992年8月21日11时许,吴市反诈骗中心接到市民李某举报,称其被冒充公安执法人员诈骗。
接到报警后,吴反诈骗中心进行紧急止付,成功损失30万元。
8年1月21日11: 14,乌鲁木齐市公民李女士冒充公安执法人员接了一个诈骗电话。另一方声称,她的银行账户涉嫌电信欺诈,她必须配合公安调查,并告诉李某保密,不要接听110和其他电话。吴市
反诈骗中心接到举报后,进一步与李某沟通,发现李某因受到诈骗分子的恐吓而极度紧张。一方面,乌鲁木齐反欺诈中心立即停止支付李的账户另一方面,立即与他们所在地附近的警察局取得联系。在警务人员安慰他们并把他们送到反欺诈中心后,乌鲁木齐反欺诈中心的警察耐心地宣传了电信网络欺诈的手段和常规,告诉他们不要相信电话、网络等推送的信息。并且不容易向其他人提供诸如他们的银行账户之类的信息。公安机关不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案件调查。
经过中央警方精心耐心的宣传和安抚工作,李某情绪稳定,了解并牢记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离开
反欺诈中心通过采取保护性止付成功挽回损失25万元。
2年10月9日17: 47,乌鲁木齐反诈骗中心接到相关平台的警告。乌鲁木齐市民唐某冒充公安法务部接到诈骗电话。反欺诈中心的警告和劝阻小组立即按照警告和劝阻程序开始工作。
在采取电话拦截和短信提醒等劝阻措施后无法联系到受害者。反欺诈中心判断受害者已经被欺诈者洗脑,手机可能已经被电话转移了。
反欺诈中心预警劝阻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联系受害人的丈夫、同事等,并利用受害人的亲友联系受害人进行劝阻,但反馈结果没有进展。
、在未能派出警察到受害人居住和工作的地区公安机关寻找受害人后,反诈骗中心果断发起攻击,立即在17家银行联合结算,停止以受害人的名义支付7个银行账户的保护费,并以受害人的名义查询所有电话号码信息。
9年18: 00左右,反欺诈中心成功地给受害者打了电话
反诈骗中心的警察向受害者及其丈夫详细耐心地解释了电信网络诈骗的伎俩。保护性止付成功追回了受害人准备转出的25.1万元。
警讯:随着春节的临近,谨防电信网络欺诈。春节期间常见的电信诈骗有哪些?如何提高防范电信欺诈的意识?如果损失是由欺骗造成的呢?乌鲁木齐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警方建议如下:
退票和换票类型
诈骗案曝光:随着春节临近,许多市民将乘火车或飞机出行或回家,犯罪分子也将利用这一高峰进行诈骗。例如,乘客突然被告知航班取消、延误等。在起飞前通过短信,伴随着一个链接,要求乘客点击航班取消和更改标志申请,并在运行后得到补偿,这可能是一个骗局。
警察提示:不要点击陌生的网站或陌生号码发送的网页,也不要在来源不明的网页上填写您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银行卡信息。如果这是一个网络钓鱼网站,嵌入其中的木马病毒可以侵入手机查看重要信息,从而导致银行卡被盗和被盗。如遇退票或换票,请在第一时间致电航空公司官方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核实和确认。
朋友圈测试小程序
欺骗揭示:许多网友一定看过朋友圈朋友转发的测试小程序的应用,尤其是在年底和年初,会有一个新年运气测试等。,要求网民填写个人信息。这时,他们应该特别小心,这很可能是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一个环节。
警察提示:遇到这样的小程序,不要信任他们或点击他们。因为在暴露个人信息后,犯罪分子很可能利用测试人员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冒充熟人类型
欺骗的秘密被揭露:当事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大致是“我是某某(当事人认识的人的名字)”。我换了号码,希望能保存下来。”这时,一般当事人会保存电话号码。事实上,这是欺诈者使用号码变更软件伪装的电话号码。随后的犯罪分子很可能会利用当事人已存的电话号码,以各种谎言向受害人借钱,例如急需用钱。
警方提示: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与手机号码的原主人或共同的朋友核实确认。同时,当通过聊天工具或软件从朋友或亲戚那里收到借用信息时,你必须给朋友或亲戚回电话并核实清楚。
亲友送来的“毒红包”揭开诈骗的秘密
:在新年期间,亲朋好友互赠红包以示新年祝福,但很少有人知道罪犯也用“红包”来制造事端。例如,点击一个红包后,你会连接到其他不熟悉的网站,并需要在收到它之前转发给很多人。面对这样的红包,需要小心谨慎。
警察提示:记住不要得小失大一般都会遇到这种“毒红包”的骗局,在收到红包的时候,会有一个操作来填写个人绑定的支付宝或银行卡号信息,并且还会根据当事人填写的手机信息发送验证码给当事人,以便网民可以输入。对于这样的操作,网民需要谨慎。当重要信息被泄露时,银行卡或支付宝中的钱也将面临不安全因素。
网上购物欺诈
欺骗揭露:随着春节的临近,网民们忍不住在网上购买新年商品和更换新衣服。下单后,一名自称是网站客服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消费者,要求消费者以各种理由申请退款,并获得一定的赔偿。与此同时,消费者被要求注意特定的公共号码,在这些号码中他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订单细节,甚至可以表达订单号码。在申请退款以获得索赔时,骗子会要求消费者填写银行卡账号和支付宝账号,并需要输入银行卡密码。面对这样的操作,消费者应该小心
警察提示:网上购物时不要相信来历不明的信息如果接到客服电话,你应该去购物网站联系商店核实。如果情况属实,您还应该根据网上购物网站上的退款流程进行退款。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应该向陌生人透露你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和其他信息。
(文章来源: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