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已完成APP的研发,并于日前正式上线。就像2017年的新华字典应用一样,是否对《现代汉语词典应用》收费也成了热门话题。作为《现代汉语词典》应用的运营商,商务印书馆给出了收取注册费98元的答案
对这些指控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在手机应用商店,一些网民留言说收费“不合适”,而其他人认为“电子版太贵,价格可以调整”在一项相关调查中,48.82%的人认为“文化知识应该被继承,而不应该被用于盈利”从市场经济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原则出发,
不是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并走收费道路的选择。然而,《现代汉语词典》是一个公共知识产品,其研发APP当然是经济合算的,但最终目标应该是将《词典》传播得更广更好,以方便这一公共知识产品为公众服务。
在20世纪50年代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编纂了《现代汉语词典》。它由国务院发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具体承办,历时20多年。《现代汉语词典》的版权属于国家。APP的发展当然是一种创新,但《现代汉语词典》APP诞生于《现代汉语词典》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换句话说,《现代汉语词典》在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语方面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如今,网络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各种数字词典、词典或收费或免费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然而,《现代汉语词典》不应淹没在各种“知识支付”中,其公共属性应予以澄清。收费相当于把《现代汉语词典》变成市场上的“产品选择”,相当于放弃词典注释汉字的绝对权威。现代标准汉语和国语不能由市场“定制”。
字典可能有充电的空间。一种可行的业务运营模式是“现代汉语词典”应用可以免费提供一项基本服务和多项增值服务。世界著名的英语词典《韦氏词典》既有免费的基本服务,也有收费服务。免费字典可以作为媒体发布广告等,从而获得利润。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现代汉语词典》的应用可以充分履行其社会责任,并通过多元化服务获得附加价值。然而,这不是把《现代汉语词典》变成知识产品的方法。字典的公共属性不能被丢弃。
□杨宇则
《长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