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克莱夫·贝尔从“有意义的形式”的美学假设(第1章)中指出,这是所有真实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离开它,艺术就不能作为艺术作品存在;有了它,任何工作至少都没有价值。”
贝尔在第三章中有意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了这个问题,并在他的自我辩护中一步一步地完成了艺术与宗教、历史与伦理之间关系的形而上学假设。此外,在第四章中,他牢牢把握了第一章中的美学假设,以第三章中的“艺术史是人类精神史的索引”为指导,在第四章中完成了对人类艺术从古至今的梳理,并通过第二、五章的论述为包括后印象主义在内的现代视觉形式艺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以上是这本书前五章的简要总结。作者将在接下来的几页中展开相关的粗浅讨论和补充。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会发现贝尔思想中以下三个人的影响:第一,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
这种影响占碑更为肯定,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大于内容,因为形式指向“哲学的东西本身”,而被表达的东西本身是目的,不是表达生活感受的手段意味深长的形式——线条、色彩和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的结合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感。这种美感不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获得的,而是在一个无限崇高的非人类领域中的体验。第二,罗杰·弗莱艺术思想的影响
贝尔曾经说过,“弗莱先生的知识使他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并给他带来了同样多的好处。”作为贝尔的老师,他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观看艺术作品,并分享了他们对许多美学问题的看法。他们都同意“形式”是衡量艺术和非艺术的尺度他们都认为有意义的形式所带来的审美情感不同于生活情感。第三,摩尔伦理原则和方法的影响
摩尔在他的代表作《伦理学原理》中讨论了“善”的相关问题,并定义了什么是善本身。这启发贝尔通过逻辑推理提出了“快乐不是唯一的好”的观点,并认为“艺术不仅是获得良好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段,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贝尔来说,艺术有两种发展模式:
是一种追求外形的复制艺术。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不会刺激人们的美感。他指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蝴蝶和树叶的美不同于艺术作品中蝴蝶和树叶带来的美。这种复制艺术更注重内容而不是形式,它们经常以一些描述性的绘画形式出现。但这种绘画能传达信息,具有历史价值,作为表达工具而存在;最终,它给人们带来了他们原本想离开的生活体验,但它没有审美价值,也不能给人们带来纯粹的审美体验。
2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艺术,它“线条和色彩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我们的美感”。这种艺术可以引导我们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深刻的形式意义上体验无限的崇高。它没有功利和物质的束缚,不受个人情感的限制。它是艺术本身,不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贝尔认为,在“原创作品”中,这种艺术美是最感人的,因为在这些原创艺术中“你找不到准确的表现,只有有意义的形式”。
贝尔认为艺术是一条河流,可以分为不同的斜坡部分和运动,从而构成了第四章基督教斜坡部分和第五章运动部分的论述在贝尔看来,古希腊艺术是西方艺术斜坡的顶峰,而拜占庭艺术是基督教斜坡的早期和最高峰。尤其是那些镶嵌画,自从被放进拉文纳以来,“除了塞尚,欧洲艺术家从未创造过‘更有意义的形式’。””
贝尔还指出,文艺复兴的价值在于重新发现,这一时期由于对艺术天才的极端崇拜,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个时代大众创造力的缺乏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进入了衰落期。17和18世纪的艺术基本上缺乏独立性,但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了变化。塞尚的出现激发了当时的时代,并将很快成为下一个斜坡段的开始。它也影响了许多画家。
如果印象派画家的出现给贝尔的形式美学理论带来了一些安慰,但这种安慰并不完全,那么后印象派画家占卜斯看到了鼓舞人心的希望——“艺术的拯救”和“真正的艺术”他指出,后印象派绘画并不“神秘”,也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只是在创作中进行了扬弃。"后印象主义只是对最重要艺术原则的回归."“
这种回归是对视觉传统的回归,它不再注重再现和工艺,而只注重艺术本身,注重有意义的形式贝尔特别关注塞尚,认为塞尚是一位革命画家。
在《艺术》的第六章中,贝尔还表明社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他认为社会可以间接影响艺术,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艺术家,如果你想创造伟大的艺术,你必须摆脱生活的束缚。在
的结尾,我们会发现贝尔在这本书里提到的最多的是“后印象派绘画”,它也直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为后印象派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贝尔对后印象派艺术的赞美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贝尔的形式主义思想倾向。这种形式主义倾向使他似乎与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内容相矛盾,导致形式与内容的二分法,以及世俗生活与无限崇高的对立,从而导致他的形式主义理想化,远离大众和客观现实。
他对生活中个人情感的拒绝会让我们觉得属于我们的个人情感表达是低级的,没有审美趣味。无限崇高美的形而上之美就像山顶上的超然物外的风景,这符合高级美学,但很少有人能触摸到。这反映了他思想中的精英主义。贝尔在书中对塞尚的绘画作品大加赞赏。由此可见,贝尔的思想与后印象主义艺术理论是一致的,也影响了后印象主义的发展。此外,他通过形式批评的视角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塞尚、梵高和高更等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贝尔的叙述中,也有各种严重的循环演示现象他把审美情感锁定在艺术作品中。什么是艺术作品?他说,这是一个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有意义的形式给人们带来审美情感他从审美情感出发,最终回到审美情感,这在逻辑上很难说服读者。
事实上,贝尔的观点是主观的。对于某些观点,他有一个伟大的片面的观点。他只看到后印象主义的形式美,却没有意识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
如果贝尔只关注有意义的形式,如果这种有意义的形式只能被少数人感知,那么有意义的形式也不是高尚的。因为崇高意味着智慧,而智慧必须是相同的,它不能只被某些人感知。例如,一些精英对有意识的品味形式更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意义的形式只欢迎像塞尚这样有才华的画家,而普通人很难接触到。
总的来说,贝尔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思想,但它的理论也有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