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当提到著名的战役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三国大战。三国时期有许多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次大规模的著名战役,即官渡战役、赤壁战役和夷陵战役。对于三国的三大战役来说,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不仅是因为这些战役中诞生了太多的著名将领,而且还因为这些战役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潮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官渡之战决定了中原最有权势的诸侯的归属。例如,赤壁之战直接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例如,夷陵之战在魏、蜀、吴三国的排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如果说规模最大的战役,即战争中兵力最多的战役,不是官渡之战,也不是赤壁之战,而是寿春之战,这是我今天要讲的。
寿春战争是指曹魏将军司马昭在寿春的一次围攻,在两到三年(257-258年)的时间里,使诸葛诞军和吴军的近20万人全军覆没当然,其中20万人只是被消灭的部队。就实际作战兵力而言,司马昭率领26万曹魏,而诸葛诞的起义军达到15万。此外,东吴还派出10万军队支持诸葛诞,希望趁火打劫。因此,在寿春之战中,参军总数超过50万,这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役。相比之下,三国时期的其他战争在规模上与寿春战争相差甚远。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在2万至3万人之间,而袁绍则派出了大约10万人因此,官渡之战的兵力不足15万。
赤壁之战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被夸大到百万大军然而,这显然与官方历史如《三国演义》大相径庭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力超过20万,而孙权、刘备的联军只有5万左右因此,赤壁之战,双方兵力之和不足三十万,仍不及寿春之战。同样,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描绘成率领75万大军然而,事实上,蜀汉的总人口不到100万,因此蜀汉军队的最高人数是10万。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和鲁迅率领的军队都在5万人左右,这意味着这几乎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和平力量是10万人。
发生在曹魏的甘禄二至三年(257-258)的寿春最大的战争。此时,魏、蜀、吴三国的人口比东汉末年有所恢复和增加,这也是他们能集中50万兵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曹魏后期,东征的诸葛诞看到他的好朋友邓彪和夏侯玄相继被杀,王陵和管秋剑也被消灭。他不满意司马氏兄弟的无权力。可以说他非常担心。
因此,在公元257年,司马昭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并把他召集到首都,也就是说,当他准备上升和下降的诸葛诞,后者决定正式起义在寿春当时,诸葛亮有15万大军,但与曹魏朝廷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诸葛诞联系了东吴,东吴派遣了10万军队来对付诸葛诞的叛乱。作为回应,曹茂亲自入侵湘县,而司马昭率领军队入侵诸葛诞,并派王基和安东将军陈济率领部队包围寿春。司马昭调动兵力约26万,这是他包围寿春的重要依据。
最后,在寿春之战中,朱彝率领的东吴援军两次被石宝、胡志等击退。孙綝回到建业,寿春也被重重包围,诸葛诞的手下文钦等人多次突围失败。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城内的食物逐渐枯竭。诸葛诞、文钦、唐子三人奋力突围,伤亡惨重,被迫退守城中。同年2月,司马昭率领的军队成功攻占寿春。诸葛诞引数骑逃出寿春,被胡芬麾下将士所杀。最终,诸葛诞被三大家族所灭另外,虽然诸葛诞在寿春之战中表现平平,但他的手下却有许多忠臣。根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在寿春之战中,数百名诸葛诞手下的人在寿春被俘,并坚决拒绝投降。又说:“他为诸葛公而死,并不恨他。”“当连续执行死刑时,每砍一个人就得交出一个人,但始终没有人投降此外,在寿春之战中,司马昭最终消灭了诸葛诞和东吴的20万军队,这也是汉末三国时期最致命的战斗之一。你认为寿春之战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