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汉对峙时,刘邦向韩信求救,韩信因此被杀。韩信借此机会向汪涵求婚。他后来因威胁汪涵而被杀。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经过仔细考虑后就站不住脚了。与此同时,同一时代的著名士兵王建,在一场重要的战争之前,多次向秦王要求奖赏,给人一种贪得无厌的感觉,使人厌烦。然而,最终,秦王并没有生气,而是满意了,而王建终于得到了一个好下场。因此,这个论点根本站不住脚。
(2)也有人说韩信的死是由于所有敌人的死亡和他们使用价值的丧失,所以“毛拉死而走狗烹;所有的鸟都会飞,所有的弓都藏起来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同样,与秦始皇灭六国后称帝相比,当敌人都死了,将军们失去了他们的价值,秦始皇杀了英雄吗?不是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吗?所以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3)那么韩信的真正死因是什么?许多说书人认为,虽然刘邦的本事不是很强,但每个人都愿意跟随他(这句话甚至被写进历史剧里)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把汉初三位杰出英雄中的三个人都换成在同一个领域中较弱的人,看看结果会怎样。你会发现,在取代了萧何和张亮之后,刘邦就可以夺取天下,成为皇帝了。在取代韩信之后,不管另外两人有多强,都没有办法与项羽抗衡,更不用说消灭项羽了。最终,刘邦肯定会失败并被毁灭。也就是说,只要韩信愿意随便拉两支队伍,他就可以夺取天下。例如,他使用了像蒯通这样的顾问的策略。可以说,只要他愿意,全世界,除非项羽还活着,否则他无法与他抗衡。韩信之所以被杀,除了他夺取世界的能力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4)韩信应该如何自救?
既然你知道自己被杀的原因,韩信怎么能自救?这时,有些人会说:哦,我知道,我很清楚,我很好。让我来教你巴拉巴拉——如果你真的相信这一点,如果你和韩信处在同样的位置,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你最终会死的!
由于韩信的真正死因是他的夺取世界的能力,他的最佳选择是采用蒯通的策略:当刘邦和项羽隔着鸿沟对峙时,宣布独立并保持中立,从而形成三方对抗。让项羽和刘邦先动,然后视情况再动韩信的士兵已经被汉王带走了。那时,士兵是自己招募的,土地也是自己打的。他们根本不欠汉王什么。除了刘邦,没有人会反对独立的国王。这是合法合理的。然而,韩信的心太真诚了。他是一个忠诚、诚实、坦率的人,得到了很多钱。他坚持愚蠢和忠诚的观念,最终自杀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