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自2003年以来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昨天(1月14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部分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表示“从2020年起,高校原有的自主招生方式将不再使用”,并提出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为“强基础计划”换句话说,自主招生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高考笔试和自主录取面试后,可以享受相应的高考减免政策。
通过笔试和面试后申请独立入学参加高考,可获得相应的高考减免政策。一般来说,通过考试后,入学学校会与它签订入学考试合同。签订合同后,一般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将入场费减少十到几十英镑。此外,还有专业选择的优惠政策。具体的合同应该和学校协商。
事实上,独立招生模式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一次突然袭击。在过去的几年里,独立招生模式显示出紧缩的趋势。以去年为例,各大高校认可的独立招生奖项种类已经大大减少。学科竞赛基本要求“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出版文学作品的论文和专著不再列入招生条件。大学通常使用高度权威和可信的学科竞赛作为独立招生的“垫脚石”。
除了注册门槛的提高和考试难度的增加外,自主招生的折扣也大大降低了。大多数学校表示,降低分数的原则不应超过20分,考生必须达到一条线。然而,前几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学将根据学生的评估,将分数降低20-60分,甚至降至一本书的优先等级。
为了打破高考“一考终身”的局面,给学生提供学科专业创新的潜力进入重点大学,也给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然而,近年来,自主招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专利论文交易、招生腐败等问题。自主招生除了暗箱操作等混乱现象外,还存在招生学科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招生与培训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等突出问题。如今“落地生根”,教育部一再设计和论证一套更加科学的高考录取制度,既避免了终身考试,又充分遵守了高考的公平原则。高校招生一再强调需要“严格规范”在
“强基计划”的初始阶段,目前有36所大学被选定在一些“一流大学”建设大学的范围内进行试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强基础计划”侧重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的招生
招生办法,3月底前,试点高校下达年度强基础计划招生细则4月,合格的候选人在网上报道。六月,所有考生都参加了统一高考。6月25日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向相关高校提供招生考试结果(不含招生考试加分)6月26日前,各高校将确定参加高考的考生名单,并根据考试结果公布入围标准。7月4日前,高校将组织考试。7月5日前,高校将根据考生高考成绩的比例、高校综合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考生高考成绩的比例不得低于85%)综合考生的综合成绩。根据考生的报到意愿,考生将根据自己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录取标准将予以公布。具体招生计划图表如下:
强基础招生计划(来源:教育部网站)
条新闻,网友发表意见
支持这一政策,称权力恢复是正确的-
对部分科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认为取消自主招生是一件憾事,但许多获得等级奖的学生在特定科目上仍有“两把刷子”-
和网友呼吁对高考移民进行管理-
。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