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田里的小麦也进入了快速生长期。除了施肥和浇水之外,防治小麦病虫害也特别重要。其中,小麦茎基腐病对小麦的危害逐年增加,危害面积也在扩大。在黄淮河流域的冬小麦产区,它已成为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拔节期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最佳时期,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后就会出现病害,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将导致小麦产量的明显下降。前几年,由于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不及时,小麦产量严重减产将达到50%甚至更高。有人称小麦茎基腐病为“小麦癌症”因此,抓住小麦返青发育期,在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及时防治,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冬小麦
小麦茎基腐病发病后,早期出现烂籽、死苗和病苗。可以看到靠近地面的根和茎部分。叶鞘上出现茶褐色病斑,小麦叶子变黄。一些麦田在冬天之前就开始生长了。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病害活动程度降低。春天过后,温度上升,病原体再次活跃起来小麦茎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由多种镰刀菌感染引起。病原体可以附着在患病和残疾的身体上,并在土壤中存活。小麦播种后,它会感染小麦的根部,分生孢子会向外扩散,沿着河流扩散,完成入侵。小麦茎基腐病对
的危害有多种原因。在一些病害严重的地区,抗病品种选择不仔细,这仍然是小麦高产的特点。只有高产但无抗病性的小麦被种植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地块上,但产量将受到很大影响,因为它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在种植小麦时选择抗病品种尤为重要,这是减少投资、提高产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小麦幼苗
穿过秸秆还田的地块,秸秆没有很好地分解。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的质量很差。连续多年,土壤中的细菌积累并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抗病性差的小麦品种将受到严重损害。小麦茎基部病害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忽视了防治,或者等到症状出现时才进行防治。
1,小麦茎基腐病的拌种、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预防病害。
2,精细整地:在播种小麦前和收获玉米后,将秸秆细粉碎,每亩土地均匀施用至少40-50公斤尿素,然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帮助秸秆分解,秸秆粉碎后,至少每隔25天左右秸秆充分氧化分解,然后施用各种肥料,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将土地翻耕30厘米,将碾碎的玉米秸秆翻入土壤,耙平使土壤变得柔软和坚实这样处理的地块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
小麦幼苗
3,化学防治,冬小麦返青前或返青后在小麦基部喷洒杀菌剂,可使用30%甲氧西林800倍液+600倍液原花青素+有机硅农药增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