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是哪三农_人民网评:决胜全面小康要攻克堡垒、补足短板

三农是哪三农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抓好“三农”重点工作确保全面小康社会按时实现的意见》《意见》作为21世纪以来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战胜贫困这两大目标和任务提供了重要指导,以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优质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时,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结束。扶贫质量和小康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年“三农”工作的成效。所谓的“越深,越难”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需要克服,在“三农”问题上还有一些突出的缺点需要弥补,我们还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最大努力跑完“最后一公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是“三农”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和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足的直接表现。从推进人口众多的自然村建设,到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从落实教师管理、工资、职称评定、住房保障等政策,到支持高校医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困难边远地区的农村工作,该意见从八个方面明确了“补短板”的具体方向。相关措施旨在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它们加强了对“人、地、钱”要素的保护,进一步强化了短板补充政策的含金量和实用性。

到2019年底,中国的贫困率下降到2%以下这不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战胜贫困伟大实践的成果,也是“贫困中的贫困”和“贫困中的贫困”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困难在地理上表现为自然条件差、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的深层次贫困地区,以及老年人、弱者、病人和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在这方面,意见要求在极度贫困的地区,应该组织精英部队来帮助和监督战争。对于特殊的贫困群体,我们应该实施详细而全面的社会保障政策,以确保他们得到充分的保护。在最后期限之前,任务就在肩上,要确保剩余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关键是要在“两个担心”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解决“三包”和饮水安全问题

摘帽子不是终点,而是美好生活的起点。《意见》着眼于2020年“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也着眼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未来。扶贫工作的重点已经转移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上,扶贫工作的方式已经从集中战斗调整到正常推进,这正是对未来“三农”工作的超前规划。当前,只有下大力气,攻坚克城,夺取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全面胜利,我们才能乘势而上,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