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中国档案:“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出发,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首次提出的。这是党中央长期酝酿和逐步深化认识的结果。早在1955年,党中央就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构想,然后第三次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外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1978年12月16日,中国政府就中美建交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解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血肉同胞。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一贯的政策是爱我们的国家,并且毫无次序地爱我们的国家。我们希望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和华侨,继续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这是党和政府首次没有在正式公开场合使用“解放台湾”一词,反映出中国政府将对对台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台湾同胞发出了一封信,表达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向往,宣布了尊重台湾现状、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政策,建议双方开展空中、邮件和贸易往来,以促进两岸同胞的直接接触和交流。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港知名人士时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努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不能排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即使台湾问题通过武力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保持不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和一个区,它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这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讲话,提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其中,建议国共双方举行对等会谈,实施第三次合作。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被视为一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军队可以保留等。这些都表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形成。|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子时说:“九项原则是以副主席叶剑英的名义提出的。事实上,他们是一国两制。”这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指明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正确道路。“一国两制”的构想首次成功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港澳问题是殖民国家入侵中国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人民一直热切期待这两个领土的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阐述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后来,经过两年的正式谈判,1984年12月19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于当天将香港归还中国。后来,经过一系列工作,包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回归的准备工作相继完成。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香港升起五星红旗,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澳门回归问题也提上了日程。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经过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此后,通过一系列工作,包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回归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圆满完成。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升起五星红旗,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创了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新贡献。
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符合时代潮流和历史潮流,把握国家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意愿的精神。这不仅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也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