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现疑似_天津科研团队发现可预防冠状病毒感染作用的候选分子

新华社天津1月30日电(记者张道正)新华社记者30日从天津国际生物医学联合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和南开大学药学院的团队最近发现了能够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候选人。

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天津国际生物医学联合研究所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它与南开大学药学院组成了新药开发的联合研究团队。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特性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潜在需求,开展了与病毒防控相关的药物研发,重点从药食同源中筛选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分子,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在

天津发现疑似

新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被公开后,几个研究小组对病毒内的蛋白酶进行了药物开发,还报道了病毒的主要受体是人肺泡上皮细胞的ACE2蛋白。

“我们的研究对于预防普通人群中的病毒感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天津国际生物医学联合研究所研究部的一名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知网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病毒感染人类肺泡上皮的过程来看,它首先利用其尖峰蛋白与ACE2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侵入人体斯派克与ACE2蛋白相互作用界面抑制剂的开发,可以有效切断两种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侵入人体细胞,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旨在研发病毒斯派克蛋白/ACE2相互作用界面抑制剂,特别是从药食同源中筛选有效分子,对预防病毒感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天津国际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和南开大学药学院联合研究小组计划通过人工智能筛选、活性验证和药物性质评价三步走的方式开展预防药物的研发。通过同源建模,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尖峰蛋白与人ACE2蛋白相互作用的三维结构。人工智能辅助虚拟药物筛选系统用于从中药单体库、药食同源天然分子库和药药复合物库中筛选潜在的相互作用界面抑制剂,特别关注药食同源物质中含有的活性分子

”我们从公布的2019_nCov蛋白序列中提取了蛋白序列。根据非典病毒棘突蛋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的识别模式,采用同源建模方法模拟了棘突蛋白的CTD1区和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复合体的结构。通过比较非典病毒棘突蛋白/人ACE2蛋白的结合模式,确定了2019_nCov病毒CTD1/人ACE2复合物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热点和关键残基。使用基于结构的药效团方法,利用ACE2氨基酸残基构建药效团模型,靶向CTD1区域结合ACE2的表面,筛选候选抑制剂,阻断病毒和人ACE2蛋白的识别和结合。”研究小组的成员说

通过构建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筛选方法,最终从药物化合物库(2373个化合物)和药食同源数据库(5632个化合物)中获得了靶向S蛋白的潜在抑制剂。通过对以往药理信息的筛选和综合分析,发现多种药食同源的中药含有潜在的抑制病毒和受体结合的活性分子,可为中药方剂的配伍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信息。

研究人员告诉CNKI记者,根据研究结果和药食同源的原则,人们应该多吃生姜,多喝金银花茶等食品和饮料,这应该加强预防病毒感染的体质。(结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