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立祥,南京医科大学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肺复苏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研究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中国老年健康协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主席、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席、中国医学会科普分会前主席、中国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席等。《中国心肺复苏》和《中国精确健康传播指南》,腹部心肺复苏的创始人,525+心肺复苏项目和筑梦安全精确健康项目的发起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杰出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
随着国家卫生与安全委员会第一号令的发布,将新的冠状病毒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的管理,这发生在新的冠状病毒肺炎正进入第二波流行的上升阶段的时候。如何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一个工人想把工作做好,他必须先磨快他的工具。“三防”、“三治”、“三救”立体防控救援技术主要有
(1)“三防”技术
(1)负压毒物隔离技术:
主要指负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病房外的新鲜空气可以流入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不会泄漏出去,而是会通过专用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这样,病房外的地方就不会被污染,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感染大量疾病的机会。这种负压隔离技术适用于预防新冠状病毒的感染。
(2)机器空气消毒技术:
呼吸机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人工通气方法,在支持通气的同时,会在患者肺部和呼吸道排出大量空气,排出的致病颗粒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不争的事实。呼吸机对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机械空气”进行消毒势在必行。
(3)体外灭活技术:
新冠状病毒对热敏感,脂质溶剂如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可有效灭活病毒。综合体外灭活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2)“三种治疗”技术
(1)光纤插管技术: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急救和重症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成功有效呼吸道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快速建立困难气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造成感染的可能性。
(2)机械通气技术:
对于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可通过无创机械通气提供2小时的呼吸支持而无改善,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咳嗽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采用低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必要时,应采用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或体外膜氧合(ECMO)。
(3)血液过滤净化技术
血液过滤净化技术是指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将患者的血液导出体外,通过一定的程序清除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或有毒物质,然后将血液导入体内的过程主要通过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管滤过、血液灌流、替代疗法、腹膜透析等技术,可用于新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全身多器官衰竭、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
(3)“三救”技术
(1)腹压提升技术:
这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的患者年龄主要是40-60岁。尚未发现儿童患者。危重病约占15%,主要是有潜在疾病的老年人鉴于老年患者心脏骤停时,应用腹压提升心肺复苏技术不仅可以避免胸肋骨骨折,保证建立高质量的人工循环,还可以扩大与患者的接触距离,降低感染几率,具有腹部呼吸的功效,从而达到建立人工循环和呼吸的目的。
(2)体外膜氧合(ECMO):
体外膜氧合(ECMO)是体外循环范围的扩展和延伸(CPB)。其实质是一种改进的人工心肺复苏机,主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支持,并有可能逆转各种严重疾病。已经报道了使用这种技术成功治疗患有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症患者的病例。
(3)高压氧舱技术:
高压氧舱技术是指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高压氧舱环境中吸入高浓度氧气治疗疾病的技术。其主要功能是改变身体吸收和利用氧气的方式,增加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增加血氧扩散距离,减少病变组织水肿,从而改善身体缺氧状态对于由新的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心脏骤停,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脑复苏也是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的重要因素。高压氧舱技术将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
在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通过负压隔离技术、机械空气消毒技术、体外消毒技术、纤维镜插管技术、机械通气技术、血液过滤净化技术、腹压提升技术、体外膜肺技术、高压氧舱技术等“九大技能”,为抗击和挽救新冠状病毒肺炎而战
(责任编辑:李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