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在胶质瘤研究、筛选和发现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关键小分子药物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名为“ZDHC介导的JNK活化和P38 Mapk驱动胶质母细胞瘤多种形式的发展和恶性进展”,发表在《治疗诊断学》上,被选为本期杂志的封面文章。目前,探索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表型的潜在发病机制,寻找在胶质瘤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潜在靶点,是神经肿瘤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和研究热点。ZDHHC17和MAP2K4各自在维持神经系统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两者相遇时,它们将获得“致癌”活性。ZDHHC17和MAP2K4蛋白复合物将持续激活JNKs和p38信号和基因转录活性。最终导致胶质瘤的发生和恶性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合肥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ZDHHC17和MA2K4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利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复合文库筛选染料木黄酮药物。该药物不仅能有效抑制ZDHHC17和MAP2K4的结合以及JNKs和p38的信号传递,还能显著阻断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发展。这项工作不仅揭示了胶质瘤的起源,而且为胶质瘤的治疗和预防肿瘤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项工作由合肥肿瘤医院医学病理科研究员方志友和副研究员陈薛然团队完成。该项目得到山东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单位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肥材料科技中心培养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