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9年10月在武汉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事运动会,武汉入选“夜经济十大城市”,武汉正在建设的“夜河城”受到各方好评。
1年9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委员、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力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创建具有武汉特色的夜间经济模式
分开管理,管理机制不完善;经理的能力不够;夜间经济有一个狭窄的“面孔”,特征并不“特殊”;中国和世界缺乏夜间经济总体规划...目前,这些因素仍然制约着武汉的夜间经济发展。
委员会委员刘丽建议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夜间经济管理协调组织,协调各部门的管理。增加相关机构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创建新的“一体化”夜间经济模式这意味着开放传统老字号、标志性建筑和商业步行街,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新型夜间经济模式。特别是武汉的著名景点,包括黄鹤楼、武汉展览馆、湖北博物馆、琴台音乐厅、东湖、长江观光游,将在夜间开放,创新新的观光模式……特色美食、表演、展览、灯会、群众自发表演等。形成相关景区的毗连效应;“中心”与“外围”的结合将创造出武汉特色的全方位夜景经济效果。充分发挥湖北高速铁路和地铁的便利性和辐射性,将武汉市与周边城市的夜间经济联系起来,形成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旅游与美食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鼓励武汉金融机构投资夜间经济合作建设,特别是支持“小分散”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改造、建设、培育和提升一批夜间经济消费板块;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武汉老字号企业将保持从招牌到产品质量的“原生态”,打造适合高校、企业和住宅区夜间消费的不同风格的“零售点”。同时,要构建“大交通”和“夜间交通”的新模式,为武汉夜间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提高武汉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在现有地铁和公共交通延误的基础上,地铁2号线和1号线的服务时间将延至上午12点在假日,它将被推迟到早上一点钟。
目前,武汉市仍在就武汉市推进的“加快夜间经济发展计划”进行咨询。刘力委员认为,该计划的出台将有效理顺夜间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解决武汉市目前夜间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