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新闻》,自然资源部最近报道了全国531个国家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公告显示,国家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良好。土地利用水平和强度稳步提高。土地利用结构逐步调整,但土地利用效益不断下降。
据报道,2019年国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和统计将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531个国家开发区将参与监测和统计,面积495700公顷。
公报显示,参与国家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呈现出四个特点。首先,土地利用程度显著提高。总共可以开发和建设478,000公顷土地。其中,423,200公顷土地符合“三通一平”供应条件,土地开发率88.53%第二,土地利用强度稳步提高。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均较2018年有所增加。第三,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将逐步调整。工矿仓储面积17.82万公顷,工业用地利用率比2018年提高0.14%。第四,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比2018年增长3.40%,工业用地平均税收收入比2018年下降4.41%
公报指出,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三大问题。首先,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仍有提高空间。只有约30%的综合容积率为1.0的开发区需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第二,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国家开发区的经济和人口数据明显低于上年,部分开发区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第三,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增加,土地管理绩效有待提高。
通知明确指出,下一步,国家开发区应探索和实施差别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确保新产业、新形式,培育发展用地需求,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强度需要严格的土地管理。我们将继续实施“挂钩存款增长”机制,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加大对已批未供土地的处置力度。此外,应严格执行开发区的土地使用管理。开发区各类土地利用应当纳入所在市县土地统一供应管理,土地利用结构应当根据开发区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合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