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汽车11月7日讯——在今天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汽车发展趋势子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在讲话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应因地制宜,一二线城市应重点发展甲醇汽车,欠发达地区应降低生产、使用和销售低速电动汽车的政策门槛。
郭孔辉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里程焦虑、安全问题、充电困难、价格高、电池回收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政策倾向于安装更多的电池(更多的补贴),这将加剧上述矛盾。应该有一个“三减政策”——减轻车辆重量、减少电池和减少车辆(共享)郭孔辉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方相距甚远,交通需求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汽车市场的不平衡。政府长期以来只关注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和高端电动汽车的发展。行政机关权力过大,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它喜欢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欠发达地区人口稀少,无法购买国家推荐的电动汽车。
从国家层面来看,振兴广大农村经济和优质扶贫事业需要大量的货物和人员交通,新增交通应尽可能低碳,也应是欠发达人群负担得起的,使用方便,低速电动车是短期内满足这些要求的最佳选择
目前,中国的低能耗约为每晚10亿千瓦小时,可供1亿辆低速电动汽车使用。没有必要开发额外的电源或建立一个庞大的充电桩网络。现阶段是西部大开发、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和欠发达地区扶贫的理想交通工具。
郭孔辉认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应大力发展绿色民族汽车(小型电动汽车)和相应的产业链。中国欠发达地区占总面积的60%以上,缺少交通工具的农民人口超过8亿。三年内,“绿色国产车”的需求将达到1亿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各种低速电动汽车的需求可达5亿多辆,由它们带动的产业链每年可达1万亿左右。这些产业链基本上都在不发达地区。只要产业政策正确,中央政府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扶贫和经济振兴的重点将会加快。
郭孔辉建议,对于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应首先实施“以酒代油”,重点发展甲醇汽车,鼓励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二是改装设备过多的纯电动汽车,将电池减少三分之二,必要时添加甲醇增程剂或改用甲醇混合动力;三是结合城市改造建设,重点发展不同模式的智能共享汽车系统,努力将大城市汽车数量减少三分之一。
此外,要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交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大力降低欠发达地区生产、使用和销售“绿色民族车”的政策门槛,鼓励绿色民族车系列化和模块化发展。(蓝鲸汽车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