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企业超过_上海拥有人工智能企业数居世界第四,如何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方案”

199

人工智能企业超过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市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委员许剑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市委经济委员会和经济界发言。许剑民

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领域。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不仅是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许剑民表示,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上海人工智能的品牌效应,并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之一。

截至2019年6月底,上海拥有全国第二大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国20.3%,世界第四大。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1116家,其中183家列入2018年1339.78亿元总定额(产出/收入)。

”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创新政策来源动力不足、应用示范潜力开发不足、制度供给协同不足、人才积累压力意识不足等。”许剑民说

为此,他建议,加强战略决心,把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实施三大战略任务的重要起点,形成上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

许剑民建议以成立科学创新委员会为契机,推动上海本地人工智能企业在科学创新委员会上市,为上市相关企业提供跟踪服务,并积极引进其总部和技术研发中心落户。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区为载体,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前沿政策,形成具有国际展示性的产业集群。以长三角一体化为方向,全面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应用生态,推进长三角应用协同和数据共享开放

"激发创新动力,将创新资源集中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发上,提高上海创新政策源能力许剑民说,一方面要提高科研支持政策的精度,整体推进人工智能芯片、算法、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高校加强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另一方面,建议继续支持徐汇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化,以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带动万亿级数字赋能产业,推动徐汇人工智能产业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源。

的许剑民表示,上海应深入挖掘其应用潜力,提高人工智能场景的开放水平,率先建立适合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共享、业务访问和效果评估等实施规则。在智能医疗、无人驾驶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率先形成具有国家乃至世界意义的场景。

岁的许剑民表示,上海应着力打造最佳的人工智能生态,并密切关注构建领先、突破和有针对性的人工智能政策和体系。在事先建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和法律监管体系,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上海计划”做出贡献同时,建立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形成行业准入门槛和行为准则,应该是为人工智能企业标准化发展提供标准依据的第一步

"面对人才压力,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上海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重中之重,把优化政策重点放在人工智能人才资源建设上许剑民说,应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和学科建设,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逐步培养、引进和实施人才计划,在个人纳税、户籍指标和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使各类人才都能在上海生活和工作。

岁的许剑民表示,他相信人工智能一定会使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高质量,上海一定能够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主编:张军文字编辑:东允祀专题地图来源:张海峰照片编辑:朱琳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