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建设_甘肃平凉:强信用体系建设 解小微融资难题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平凉中心支行积极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的途径和方法。大力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为小微企业创造条件。小微企业信用培育初见成效。融资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逐年增加。截至今年6月底,平凉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7.95亿元,同比增长14.74%,比全市贷款平均增速高出8.54个百分点。

近年来,甘肃平凉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利用平凉市被指定为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的事实,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小微企业信用培育初见成效,融资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逐年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平凉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95亿元,同比增长14.74%,比全市贷款平均增速高出8.54个百分点。

平台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为促进信息共享,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与平凉市税务、法院、环保部门签署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与合作协议,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随后,本行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了“平凉中小企业信息共享与评分系统”该系统基于互联网环境,涵盖企业信用信息、企业信用评级、企业信用统计分析、信用服务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开展企业登记、财务信息、支付信息、内部管理信息、社会信用等相关信息的共享与合作。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收集和共享。在评分系统中,我行采用“中小微型企业短期信用评分模型”对中小微型企业进行评分和评级,并在市政府门户网、“信用平凉”网、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部门网站上公布信用企业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在利率、授信、贴息、融资等方面优先支持和便利信用企业。目前,该系统已实现辖区20900家小微企业注册、税收信用评估、银行信用评级、异常操作、红热名单、安全生产评级等信息的“全覆盖”,形成了小微企业“数据库+网络”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培育和积累小微企业信贷财富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在“让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选择”和“银企共生共长”的主题下,通过对贷款援助、信用担保、应收账款融资、推出专属信贷产品等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和解释,开展了13个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规范化培育,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财务意识和信用意识2019年3月,平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开展“百省长助百企业”活动,重点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全市101名行长、副行长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先后帮助108家民营小微企业,解决小微企业37个融资问题。57家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或达成协议,对接金额9.12亿元。

环评促进县域小微企业信用建设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金融互动双赢的基础。在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的积极领导下,早在2014年,平凉市政府就发布了《平凉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办法(试行)》,成立了由多个部门组成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小组。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每年对各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建立以县(区)为主体的科学、全面、有效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目前,平凉市已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市政府已发布文件通报评价结果。崆峒区政府已将信用环境建设纳入各部门和乡镇的年度专项评估。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市总量的4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5个百分点。

凝聚保障小微企业发展为有效推进诚信建设的制度化和长效化,积极构建部门共同努力、信息共享、相互支持的诚信建设工作模式,形成全社会表彰和可耻失信的良好习惯,平凉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会同当地民政厅、中级法院、市场监管局等单位, 连续六年开展“诚信平凉”红黑榜新闻发布活动,定期发布红黑榜企业名单,并宣布对不诚信企业的纪律处分措施。目前,全市已有329家企业被列入“红色名单”,141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涉及金融、环保、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支付等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食品药品、农产品、交通运输、旅游服务质量等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诚实与冷静”红榜的出版业和覆盖面逐渐扩大,惩戒措施逐渐增多,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完善。全社会正在逐步形成注重诚信建设、增强诚信意识、倡导诚信风尚、抵制不诚信行为、携手共建诚信的良好格局。也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点地区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资料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