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沈阳市公安局继续深化“管理服务”改革,优化服务群众的新举措。通过推广“一村一警(辅)”社区警务新模式,基层公安基础工作不断巩固,社区安全防范建设积极开展,安全志愿者“盛京见义勇为”队伍不断壮大,为沈阳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保障。
深化“管理服务”,改革沈阳市公安局各级社区警务部门,造福民生。基于“最多运行一次”的服务理念,丰富了服务内容,创新了服务模式。精心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庭行政服务管理新模式。户籍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实现了“最简单的程序、最短的距离、最短的时限和最佳的体验”。
-授权方便群众所有最初由市局批准的项目,如年龄变化,将移交给所有分局和派出所。
-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审批流程52项户籍中的25项的审批时限已经缩短,其中11项将立即办理,大大节省了户籍管理人员的时间。此外,批准退役士兵安置的时限从10个工作日减少到2个工作日。同时,派出所、分局、市局原有的三级账户审批流程,已经简化为派出所、分局两级审批。
-实施“一网通”电子审批率先在全省推行户籍电子审批流程,节省了户籍警察接收、传递和检索文件的时间,缩短了户籍受理审批周期。
-实施户籍业务“互联网+政府服务”和“网上管理”全市家庭管理窗口全面开通互联网+政府服务,完善窗口设置,规范网上预约和业务流程,提高群众知晓率和熟悉度,真正实现了“最后一英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自2019年5月起,沈阳市公安局开始在全市推行“一村一警(辅警)”工作模式,将原来的农村“一村一警”改为“一村一警或一村一辅警”截至目前,全市12个区、县(市)辖1,454个行政村(沈河、铁西无农村),全部落实“一村一警(辅警)”工作要求,驻地警察354名,驻地辅警879名,警务助理221名(警卫长)通过全面推进党员警察和辅警担任行政村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员警察和辅警担任村长助理,建立了以驻地警察为主体、驻地辅警为辅助的“一村一警”农村警务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将警察触角延伸到村庄的各个角落, 有效推进农村警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农村基层社会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发展安全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建设
2年019月以来,市公安机关以深化“乔峰经验”沈阳公安分会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盛京益阳”安全志愿者。该市的安全志愿者已经从2019年初的10万人增加到32万多人。垂直设立了覆盖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的四级安全志愿者协会组织和相应的“市协会、区协会、支行和服务站”,横向延伸到物业、城管、教育、交通、配送等行业。同时,结合“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大力推广社区警官张登林“依靠基层党组织积极建设群众预防和群众治理网络”的成功经验,全面加强各级和平志愿者的党建工作,使之成为和平志愿者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2019年,该市的安全志愿者提供了4001条有价值的线索,帮助解决了1807起犯罪。该市三类可预防病例数量同比下降55.55%。全市社区警察已向做出突出贡献的36053名和平志愿者发放960多万元。目前,在大力发展市级“盛京益阳”和平志愿者的基础上,各区县也相继成立了“阿曼尼巡逻队”、“浑南部队”、“城市哨兵”、“渭南志愿者”等一大批区级和平志愿者,共同保护沈阳市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