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3日,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演艺集团、江苏昆曲剧院和江苏大剧院宣布加入短片艺术普及和民族审美教育的“斗艺术计划”。他们与中国戏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窦寅一起,探索短片昆曲艺术的传播和传承,以培养昆曲观众,提高年轻人对昆曲艺术的认知认识,建设昆曲的未来。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认为,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植根于青年群体,才能获得长期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得以生存和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斗艺术计划”的推出反映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平台颤音(tremolo)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感受和责任。另一方面,以“大美”昆曲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不仅可以提升“戏曲精华”文化的时尚娱乐模式,让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记录美好生活”,还可以吸引热爱戏曲艺术的中老年用户,从而在进一步丰富用户结构的同时加快颤音的创新和传播。

(图为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主任张红军)
“‘斗艺术计划’促进了歌剧艺术与短视频技术的结合,这不仅降低了歌剧的门槛,也提高了短视频平台的质量。它不仅让歌剧这一珍贵的财富飞入普通人的家中,也让声音颤抖的短片媒介进入一种高格调,享受美与和谐。”张红军教授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以颤音为代表的短片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会交流的主要形式。截至2019年7月,颤音的日常使用人数已超过3.2亿,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2018年11月,颤音的日常使用人数仍为2亿,也就是说,在9个月内,颤音的日常使用人数增加了1.2亿。此外,颤音平台八个艺术类别的相关短片数量已达到1.09亿部,累计播放量超过总量毫无疑问,颤音已经成为公共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2019年8月20日,颤音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推出斗艺术项目,旨在帮助普及短片艺术和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