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面部署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提到,“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改变了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简单方式“从那以后,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区都启动了新的高考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国14个省市已经成为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
近日,在GES2019未来教育大会新高考改革圆桌论坛上,北京大学考试与研究学院院长、教育学院研究员秦春华表示,高考改革的重点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予以真正重视。为什么
要在高考中开始全面的质量评估,包括什么内容、标准和量化评估?在育人过程中,学校应如何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应如何适应新高考需求的变化?
不仅对分数进行多重评估。
高考制度改革一直是“一触即发”。高考制度改革规模大、范围广、任务艰巨。作为2014年国家试点地区,上海和浙江率先启动了新一轮高考改革。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也在2017年加入了第二批试点项目,之后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
2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明确规定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据了解,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两个基地一个参照”中的“参照”。上海和浙江都建立了统一的综合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可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将以往的一次性和最终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这样的改革旨在打破单一的分数标准,改变传统高考中的“只分数”倾向,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用更多的标尺“衡量”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不是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打分”进行比较,而是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特点,是从“优秀水平”到“个性展示”的转变录取的主要方法是根据高考成绩和大学面试成绩的比例。指导综合素质培养目前,全国仍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没有开始新的高考改革。我们对这些省份将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很感兴趣。
熊丙奇表示,上海的综合素质测评录取改革方法是在高考录取前增加一批综合素质测评录取。42所“双一流”大学可以参加招生。录取规则将在高考前颁布。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来申请。学校审核材料后,学生将被授予填写综合质量评价的资格。高考结果公布后,合格的学生将被授予填写志愿表格的资格。根据高考成绩和获得志愿申报资格的条件,填写志愿者综合素质测评表。高校将结合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填写后续志愿者。这种录取方式有利于丰富多元评价体系,引导中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熊丙奇进一步表示,录取方法成熟后,可以进一步推广“学校可以独立申请分数,符合分数的学生可以独立申请多个学院和大学,学院和大学可以独立评估和录取,学生在做出选择之前可以获得多个录取通知书”的录取方法这充分实现了学校的自主权,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基于这种录取方式和学科改革,其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在招生时,不同的大学和专业会对不同的科目和结果提出自己的要求。学生将根据大学和专业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科和课程。随着质量评估的推进,学校和学生应该如何做?“高中必须重视教学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公益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拓展班的培训等。然而,很明显,学生不仅要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还要重视自己在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融入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公益、参加科技创新营、拓展校外能力等。”熊丙奇说(记者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