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全媒体记者杨健)烟台铁路是40年春节的最佳见证在过去的40年里,铁路已经成为大多数市民春天出行的首选。从叮当作响的绿色汽车到闪电般的“复兴”;从“硬纸板票”到红色票,再到“无纸化”电子票;从一开始只能发送3000人时,到高峰时只能发送46000人时。从去年12月开始,每天4列火车到92列各种类型的火车...40年来,春节期间,小火车票见证了春节的匆匆过去,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烟台铁路旅客旅行效率和乘坐体验的奇妙变化。
路线将
从“一年一张地图”
改为“一天一张地图”
1984年,烟台一天只有四列火车,分别开往北京、南京、济南和青岛直到2004年,烟台每天只开10列火车去6个城市烟台火车站售票部主任徐辉仍然记得1990年他第一次到达老烟台火车站时每天的“雷电”发车时刻表。
的速度慢,线路少,这是20世纪80年代乘客的个人经历。许辉回忆说,建于1956年的旧火车站运行所有的绿色汽车,时速为80公里,大部分是硬座,而铁路地图“每年调整一次”,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针对个别列车路段进行微调。面对春运客流逐年增加的压力,春运客流已经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与此同时,春节期间,烟台全年的入住率超过50%,只有少数顶级乘客可以买到北京和佳木斯等热门线路的车票。1994年,这一年过得很快,那一年的绿色汽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14年12月28日,随着D6092列车进入烟台南站,烟台正式进入“汽车时代”烟台车辆段客运部主任路飞表示,目前烟台车辆段有92对电动车组和普通速度列车运行,其中直通列车32.5对,主管列车59.5对。在过去的40年里,春节期间运行的火车数量增加了近25倍。当
进入“汽车时代”时,列车运行图也进入了动态调整。“我们将根据往年春运客流分布情况提前上报计划。我们将视情况增设高峰线路和临时乘客。我们甚至可以根据每年春运和国庆黄金周两个高峰期的旅客出行情况“一天换一张地图”。卢比告诉记者
客流变化
每天运送3000名乘客
平均每天客流量为46
”当时的老火车站只有五个售票窗口,最长的预售期只有3天,春运期间候车室的售票处挤满了人。许辉告诉记者,但即使五扇窗户同时运行,烟台站有限的容量在春节期间每天只能运送3000多人。
随着2009年8月16日新火车站的启用,当年春运首次出现客流“井喷”:日均客流超过1万人次。11年后的2020年,烟台火车站每天平均运送的旅客预计将达到46,000人。1月9日,主要大学放假时,仅烟台站就运送了21000多名乘客。在为期40天的春节期间,烟台火车站预计将运送184万名乘客。虽然要运送的乘客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但新火车站已经扩展到五个站台和八条到达和出发线路。
服务
从“推乘客上车”
转变为“坐轮椅下车”
在20世纪80年代,火车站为乘客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除了卖票、验票、验票和其他必要的环节,唯一的“服务”是帮助乘客上下车和搬运行李。当时,站台上有一句流行的话:"把乘客推上车厢,他还是要转过身来谢谢你。"”许辉告诉记者30年前,新的
火车站投入运营后,候车室昏暗的灯光和工作人员缺乏回应的情况不复存在。今年春节期间,烟台火车站对所有客运设备和设施进行了全面维护。在巩固供暖、照明、卫生间防臭、美容和供水五大重点任务的同时,还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电子显示屏、刷屏机、广播等。在车站的显眼位置将循环广播重要的车站服务信息。同时,对于特殊重点乘客,主动预订,提供服务,保证出行。1月9日,俞叔叔在北京做完腰椎间盘手术后,市民们在北京南站登上了回烟台的火车。一路上,俞叔叔和他的妻子最担心的是那些手术后不能动弹的人如何下车。当火车缓缓进入烟台站站台时,俞敏洪和妻子的担忧消失了。在站台上,一直在这里等着的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在俞敏洪下车的车厢门口等着,一路把老人推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