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月16日(孙辉许婧黄一娇)结核分枝杆菌是如何引起结核病致病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上海市同济大学肺医院葛宝学教授的研究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饶何姿院士的研究团队合作,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中的一种分泌蛋白非常“聪明”,它可以利用人类蛋白分子攻击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产生毒力,导致结核病的发生这一成就将为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提供更精确的目标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2点,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网上发表了这一重要的医学研究成果
本文的标题是“宿主介导的分枝杆菌蛋白泛素化补充免疫”(“结核分枝杆菌蛋白利用宿主泛素化系统抑制免疫”)研究发现,当人体被结核杆菌感染时,结核杆菌能够分泌毒力因子Rv0222,Rv0222利用人体的蛋白质修饰系统经过二次加工后能够有效抵御来自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使结核杆菌成功逃离人体免疫系统并致病。例如,蛋白质“狡猾地”利用人体自身的“矛”(蛋白质分子)攻击人体自身的“盾”(免疫系统),从而避免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最终成功感染结核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平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结核病信用协会原主任、肺结核医院首席临床顾问肖和平教授表示,研究工作充分阐述了结核杆菌利用人类泛素化系统抵抗人类免疫攻击的逃逸机制,发现了一种新的人类蛋白质修饰系统机制,有助于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制,拓宽了我们对蛋白质修饰系统在传染病调控中作用的视野同时,通过蛋白质结构分析和功能探索,研究人员精确指出Rv0222强毒蛋白在赖氨酸76位的K-11泛素化修饰后发挥其毒力,为后续研究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更精确的靶点。葛宝雪教授,
,说肺结核感染引起的肺结核仍然是全世界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18年全球将有1000多万新病例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结核病疫情逐年恶化,结核病的治疗越来越困难,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目前,人类结核病感染的发病机制和耐药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缺乏快速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也缺乏新的抗结核药物,因此结核病的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
研究团队关注“结核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传染病的基础”这一关键问题。研究了结核杆菌感染和发病过程中关键病原体和宿主分子机器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并从靶向结核杆菌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水平进行了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由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如《自然》、《自然化学生物学》和《自然通讯》。共发表论文18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授权专利5项。国家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上海晨光计划获得者等青年人才得到了培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部医院王林博士
;同济大学医学院吴觉辉女士;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俊先生;饶何姿院士和葛宝学教授是论文的共同作者。葛宝学教授长期以来围绕结核病防治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现任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2004年上海市科委批准的市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医院,开展结核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同时,上海市肺医院刚刚批准了第一批上海市传染病(结核病)临床医疗中心,这将进一步推动结核病研究的不断深化和转型
”我们希望带领团队重点在结核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突破,积极推动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抗结核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葛宝学教授说道
本研究工作由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蛋白质工程、中国科学院战略试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免疫重大项目整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资助,以及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和上海市重点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专项资金资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