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销售年会_第十届中国学术出版年会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销商大会在京举办

经销商销售年会

中国学术出版第十届年会现场组织者提供照片

中国社会科学网新闻(记者孙美娟)。1月7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百道网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出版发行大会第十次年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年会的主题是“数字场景中的学术出版和营销”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主席吴林纾;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局局长马援;谢寿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任;杰出的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杰出教授;邱泽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郑融;武汉大学罗家杰出教授;和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小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冠恒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齐淑玉、前中国驻张海东汉堡总领事杨慧群、上海大学社会科学教授田亮、新翻译技术首席执行官刘苏里、万盛书园总经理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出版网副总编辑王扬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局局长马援对来宾表示欢迎,并祝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是国家加快发展需要的新兴产业之一,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因此,选择“数字场景中的学术出版与营销”作为本次年会的主题意义重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学术出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新兴技术保证学术出版质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对此,马援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与学术出版业的深度融合;二是加强数字出版资源建设,整合资源优势,完成资源创新。第三,要把握“网络时代”,充分发挥内容的专业性,促进学术出版在媒体中的整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以“学术出版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为主题致开幕辞。他回顾了中国学术年会的十年历史和成就,分享了召开学术年会的初步想法,明确了新时期中国学术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谢寿光表示,中国学术出版年会有三大使命:寻求学术出版的学术支持,搭建学术界、业界和行业本身的交流平台,最终繁荣和发展中国学术。近十年来,中国学术出版在新时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作用日益突出。学术出版物数量持续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的学术出版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创新支持的巨大需求与学术出版的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学术出版商面临供应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数字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学术生产、学术出版和学术交流的生态和场景。学术出版转型的窗口正面临着巨大的挤压。此外,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数字技术革命的中国学术出版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建立。学术出版所需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上述挑战也是学术出版发展的机遇。我邀请学术出版界的同事携手迎接学术出版的挑战和美好时代。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吴林纾发表题为“学术出版应跟上信息技术进步”的主旨演讲吴林纾说,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在出版业的应用不是未来,而是现在。中国学术出版业应提高传播速度,提高图书质量,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坚持学术道德,降低图书成本,打击图书盗版。我们要热情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努力超越他们,缩小与国际同行的差距。资料来源:社会科学院网站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