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东营市垦利区空气质量良好246天,空气质量合格率为73.4%。除了5月份,空气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二,其余月份在全市排名第一,全省也名列前茅。在这一“绿色成就”背后,是区委和政府赢得保卫蓝天战役的倡议。这是许多企业响应号召,达到标准甚至超低排放的积极合作。
垦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于2018年11月实现并网发电,承担垦利区、河口区、利津县近80万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任务进入工厂的垃圾最大数量为700吨/天,平均日发电量为210,000度,每年节约26,000吨标准煤,减少65,000吨二氧化碳。
项目实现了“垃圾回收”,为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光明。同时,焚烧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烟气。如何减少污染至关重要。“我们不会直接排放烟气,而是通过受热面和对流管束产生蒸汽,然后进入涡轮发电机组。项目负责人杜廉表示,不仅有“变废为宝”的烟气,还有低氮、低一氧化碳的燃烧技术,可以从“源头”减少废气排放目前,该项目的烟气排放已达到欧盟标准,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
表示“电”和“暖”与我们普通人的冬季生活密切相关。山东大星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垦利经济开发区,承担了全市570平方米的供热任务。这不仅是一个大规模的民生工程,也是大气治理的“领导者”。
几组数据就是充分的证据: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7毫克/米,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0毫克/米,烟尘排放量为1毫克/米。这些指标的国家标准依次分别为35毫克/米、50毫克/米和5毫克/米。
”可以实现“超低排放”。我们努力采用国内先进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低氮燃烧器+可控硅脱硝、双室五电场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设备来减少粉尘。我们所做的就是保护环境。”副总经理张王宏说道
家私营企业正在努力“净化空气”。国有企业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更愿意承担大气管理的责任。华能和大星是能够跟上环保步伐的“绿色婴儿”。与其“青春”不同,垦利石化作为一家老牌国有企业,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环保时期。从思考到设备更新,垦利石化以痛苦而坚定的步伐为环境保护做出了长期贡献。
2-012年以来,垦利石化积极响应东营市人民政府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修复的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成为东营市第一家开展VoC的企业。
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管理,垦利石化从管理模式到硬件建设都发挥了自己的“组合”,垦利石化没有手软,坚决与污染作斗争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员工的日常工作考核;组织各车间技术力量,讨论制定工厂停工“三阶段”吹扫方法;“地面火炬”和“高架火炬”并肩作战,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了焚烧效果;20000立方米的干气柜将“干吃干擦”所有低压可燃气体,回收的油气经加压脱硫后进入干气管网,成为各加热炉的燃料。厂界四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装置与东营监测平台联网,实时监测厂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状况。新建油气回收装置在装载过程中回收挥发性油气...
垦利石化的“组合拳”不胜枚举,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每年可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00多吨,厂区及周边地区的异味明显减少。
只是垦利区政府和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垦利区分局回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冰山一角。此外,它还密切关注各种灰尘、工业炉、无组织排放物等。
"设备本身不是目的,管理本身就是目的,如果管理不善,它是无用的。”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垦利区分局副局长耿志斌说今年年初以来,垦利区政府采取铁腕执法的举措,坚持准确的瓦斯治理,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垦利区入驻企业充分配合。政府和企业以相同的频率产生共鸣,共同管理“燃气”,为垦利区的空气保护谱写协奏曲。
(大众日报客户记者陈晖马海燕、李广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