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什么能力_松溪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什么?

什么是

管理是什么能力

应急管理?

开展应急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自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不时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美国9·11恐怖袭击、日本3·11地震、非典等。这对世界公共安全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应急管理的制定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应急管理对应英语中的应急管理维基百科解释道:“应急管理是对资源和责任的组织和管理,以应对紧急情况的所有方面,包括准备、响应和恢复。”目的是减轻所有灾害的不利影响

管理是什么能力

也是对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反应。世界各国的侧重点不同,相关表述也不完全一致。如美国的应急管理、英国的应急管理、日本的灾害管理、德国的危机管理等。,但其总体目标、系统框架和核心内容没有本质区别。

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了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一案三制”(即计划、法制、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上2005年4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提出“逐步规范、制度化、法制化应急管理”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应急管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随着应急管理部门的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正在建设之中。

1

对象

从对象的角度来看,应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各种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处理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紧急情况的特点是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多重灾害”的综合应急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应急管理部门的建立就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

2

实施主体

从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应急管理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从单一政府向多元化主体转变的趋势,涉及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种应急管理主体,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领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其中,应急管理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全局、协调各方、监督实施的作用。政府有一个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拥有大量专业救援队伍、设备、物资、资金等资源。它是应急管理的协调者和主力军,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做好应急管理,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是根本和关键。同时,企业也是应急管理所需的各种设备、材料和服务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社会组织具有反应灵活、服务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它们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应急管理服务来弥补政府主导的应急管理力量和方法的不足,是政府应急力量的有益补充。公众不仅是突发事件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应急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要培养和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灾、自救和互救能力,同时发挥其在群体监测和预防、信息报告、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3

工作内容

从工作内容来看,应急管理涵盖了突发事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准备,预防与应急并重,正常与异常相结合,从应急处置向全过程管理转变,是一个完整、连续、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预防、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过程前、过程中和过程后环节在事前防范方面,主要是通过管理、技术、工程等方面的建设,落实应急管理各方责任,完善应急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加强防灾设施建设;在应急准备方面,主要是加强应急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计划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包括完善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建设,加强应急文化建设。在监测和预警方面,主要是改进监测和预警手段,加强应急监测和预警。在处置和救援方面,主要是完善现场应急协调联动和统一指挥机制,科学配置和使用应急资源,提高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和处置的效率。在恢复重建方面,主要是加强对灾害事故的调查评估,推进整体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应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多灾害、多主体、全过程、专业化的动态管理过程,涉及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等相关方的协调参与,贯穿事前预防准备、中间救援处理、事后恢复重建,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资料来源:原郭再富中国应急管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