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百万医疗保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保险具有保费低、覆盖面广、购买方便的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追捧,在过去两年里已经成为一种“爆发”。然而,由于连续保险和保证续保之间的混淆,上述类型的保险也经常列在投诉清单上。1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今天获悉,为了规范短期健康保险市场,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征求行业意见该通知旨在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设计、更新、暂停销售和理赔。很明显,保险金额不得夸大,续期不得“保证”,销售不得随意停止,赔偿不得无理拒绝。分析师指出,该通知为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和随后理赔的短期健康保险设定了“门槛”,为短期健康保险“设定了规则”。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而且可以从源头上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

当监管机构对过高的保费和“有保证的续保”说“不”时,什么是短期健康保险?《通知》明确界定了短期健康保险。所谓短期健康保险(short-term health insurance),是指个人销售的保险期为一年或一年以下且不包含保修续订条款的健康保险产品。同时,在产品覆盖面和免赔额标准方面,《通知》拟规定,保险公司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水平和理赔经验数据等因素,合理确定短期健康保险产品费率、免赔额、赔付率和保险金额。保险公司不得设定严重偏离理赔经验数据库的夸大保险金额。但在市场上,一年内覆盖500万或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产品随处可见,但消费者真的能使用这么大的覆盖面吗?对此,一家保险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今天在北京商报向记者透露,商业医疗保险通常采用补偿原则,即其余的社会保障补偿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进行补偿。此外,许多医疗保险都有一定的免赔额,不包括社保报销和免赔额。除了一些重大疾病,许多消费者没有达到500万和600万元的报销限额。此外,短期健康保险和长期健康保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保险是否可以延期。“通知”旨在规定续期。如果保险公司开发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包含续保责任,则应在保险条款中明确表述为“无保证续保”条款。此外,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不要在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条款和宣传材料中使用容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语,如“持续保险”、“自动续保”、“承诺续保”和“终身限制”。然而,中国保监会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短期健康保险不能保证展期,财产保险公司只能经营短期健康保险。应该澄清产品暂停的原因。虽然短期健康保险只是一年或一年以下的保险产品,但保险公司不允许随意暂停销售。《通知》指出,保险公司停止销售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应当通过公司官方网站、销售渠道、报纸、即时通讯等方便公众知晓的方式,向保险消费者披露具体原因、具体时间和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并在保险期内为购买产品的保险消费者提供保护服务,在保险期届满时提供必要合理的再保险服务。如果保险公司自愿停止销售保险产品,通知要求在产品停止销售前至少15天披露相关信息。保险公司因产品设计违法等问题被监管机构责令停止的,应当自监管停止之日起3日内披露相关信息。在理赔方面,《通知》建议保险公司不应无故不愿赔偿或拒绝赔偿。严禁保险公司通过设定产品退税率等评估指标影响保险消费者正常合理的索赔,以弥补产品定价假设不合理、不科学造成的实际经营损失,侵害消费者利益。此外,通知还附有相关处罚规定。例如,如果保险公司违反通知的有关规定,中国保监会将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中国保监会将采取暂停发展新业务、吊销公司经理资格等行政处罚措施。健康保险补偿的增长率超过了业务的增长率。总体而言,健康保险将在2019年迅速发展2019年11月1日,医疗保险业务收入达到6564.48亿元,同比增长29.76%。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宏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医疗保险市场将超过2万亿元。然而,健康保险也面临更高的报销风险。2019年前11个月,医疗保险业务补偿支付金额达2069.32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业务收入增速,达到35.85%业内一些人士还指出,特别是对于短期健康保险来说,各种产品设计中使用的基本数据是相似的,只有收取保费才能抢占市场,从而加速赔付率风险的增加。对此,资深保险经纪人李宇表示,短期健康保险索赔的较高风险也包括无法有效拦截不利选择的风险。例如,被保险人在知道自己有疾病或亚健康状态时购买医疗保险,然后在等待期过后申请赔偿。如果这类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不够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就会增加。“虽然市场上流行的数百万医疗保险的销量也很高,并且以10,000元的免赔额作为降低理赔风险的门槛,但这种方法太单一了然而,一些公司已经通过购买第三方大数据采取了先发制人的风力控制,可以达到一定的拦截效果。然而,第三方数据的价格不会很低,这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成本投入。”李玉补充道《今日京商》记者孟夏凡和李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