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p > 1所得税的概念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规定缴纳的税款。它是根据应税收入计算的,包括基于应税收入的各种国内和海外税收。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年收入总额减去可抵扣项目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生产经营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创收组织(以下简称企业)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应当对其境内外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或者场所的,应当对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和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或者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没有机构或者场所,或者虽有机构或者场所,但所得收入与该机构或者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对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适用税率为20%。< p > 2。所得税的税收基础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纳税年度扣除免税收入、免税收入、允许弥补的前几年各种扣除和亏损后的总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属于当期的收入和支出。无论是否收到付款,它都被视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取和支付,也不视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p >(一)总收入企业以货币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是总收入。其中包括:< p>(1)货物销售收入、货物、产品、原材料、包装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存货销售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从事建筑安装、维修保养、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研、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机构、医疗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等劳务活动的企业收入。三)财产转让收入、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转让收入。四)股息、红利等股权投资收入,即企业因股权投资而从被投资方获得的收入。五)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提供资金给他人使用但不构成股权投资的收入,或者其他占用企业资金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p>(6)租赁收入、使用企业提供的固定资产、包装或其他有形资产的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专利使用收入、非专利技术收入、商标权、版权和企业提供的其他特许权。八)企业从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提供的捐赠、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收入。九)其他收入,除上述第一项至第八项收入外,企业取得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盈余收入、包装材料逾期存放收入、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坏账损失处理后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入等。货币形式的收入,包括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和债务豁免。非货币性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未准备到期的债券、劳务及相关权益。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确定。总收入中,以下为免税收入:一)财政拨款,各级人民政府拨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纳入预算管理的组织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务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批准,从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务管理的费用。政府性资金是指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代表政府为特殊目的筹集的财政资金。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非税收入和企业获得的财政资金,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指定并经国务院批准。< p > (2)扣减< p>1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企业实际发生的与所得有关的合理费用,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费用。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营业费用和其他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但已计入成本的相关费用除外。税收是指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扣除的增值税外,企业发生的所有税收和附加费。损失是指存货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毁损、报废、转移财产损失、坏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损失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收和损失外,与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支出。< p>2。企业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不到年度利润总额的12%,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下列费用:< p>(1)支付给投资者的股息、红利和其他股权投资收益;< p>(2)企业所得税;< p>(3)征收滞纳金;< p>(4)罚款、罚金和没收财产的损失;五)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p>(6)赞助支出;< p>(7)未经批准的准备金支出;< p>(8)与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p>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但是,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p>(1)除房屋、建筑物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p>(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赁的固定资产;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的固定资产;< p>(4)已完全折旧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p>(6)作为固定资产账户单独估价的土地;< p>(7)其他不扣除折旧的固定资产。< p>4。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但是,下列无形资产不得从摊销费用中扣除:< p>(1)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自行开发支出中扣除的无形资产;< p>(2)自创商誉;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 p>(4)其他不能从摊余费用中扣除的无形资产。< p>5。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费用按规定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并允许扣除:< p>(1)已完全折旧的固定资产重建支出;< p>(2)出租人固定资产的装修支出;三)固定资产重大维修支出;< p>(4)应视为长期待摊费用的其他费用。< p>6。企业对外投资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投资资产成本。< p>7。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允许扣除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 p>8。企业转让资产时,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资产净值。< p>9。企业在征收和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经营机构的亏损不得抵销其境内经营机构的利润。< p>10。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允许结转下年,结转下年收入弥补,但最长结转期限不得超过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