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社区慈善基金在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成立当天,慈善材料被分发给首批11名微型志愿者代表受访者提供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的受助村民收到慈善材料后开心地笑了。受访者能为社区慈善基金做些什么?白云区的相关街道(镇)提供了一个模式——社区慈善基金能为市民做些什么?目前,广州共有13个社区慈善基金,其中白云区占5个从白云区部分社区慈善基金的运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州“微型慈善”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遇到重大疾病的村民可以从慈善基金中申请一次性补助,最高可达10,000元。来自贫困家庭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一次可以申请3000元。符合“三不”等条件的贫困人口每年可申请1000元补助...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成立了社区慈善基金,为村里的贫困人群带来了“及时雨”,成为社区慈善基金的典范。白云区已经有五个社区慈善基金10月15日,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签约仪式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这是白云区第一个以村名义向区慈善协会申请成立的社区慈善基金。同日,白云区慈善协会捐赠启动资金3万元,钟落潭镇政府捐赠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30万元,五龙岗村老年协会捐赠10多万元,五龙岗村委会捐赠5万元。钟落潭相关官员表示,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的设立是为了将综合公益慈善服务深入基层,关爱贫困人群。《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白云区目前有五个市级和区级社区慈善基金,其中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是第一个以村名义向区慈善协会申请的社区慈善基金。此外,还有金沙街、通河街、仁和镇、太和镇大源村社区慈善基金,大源村是白云区首个村级社区慈善基金。自社区慈善基金成立以来,慈善协会通过赞助单位的少量捐赠、社区慈善企业的少量捐赠和慈善协会的少量捐赠,向社区汇集了来自各方的大约70万元慈善基金。这些资金被用于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如帮助老年人、帮助穷人等。并向太和镇大源村、钟落潭镇武龙岗村等110多个贫困家庭发放了一批“微意愿”材料。从社区中获取并在社区中使用它。社区慈善基金通过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当地社区贫困人群结对互助,提供微意愿对接和个性化援助等社区慈善服务,更好地履行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责。下一步,白云区将按照“一个成熟,一个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工作,每年发展不少于五个。重病村民可在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签约仪式上申请最高1万元的资助,相关单位向首批11名小心愿家庭代表发放爱心物资,并首次开展慈善诊所、慈善剪刀、公益法律咨询、社区居民小心愿征集等活动。71岁的冯博是武龙岗村的老党员。他年老体弱,患有继发性残疾、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颈椎病等。他卧床不起,生活艰难。对此,五龙岗村及时伸出了援手。冯波的儿子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在村里设立了老人基金,现在已经设立了村级慈善基金,为我父亲购买轮椅。它确实开展了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活动,从而减轻了我们家庭的负担。”像冯博一样,来自五龙岗的村民林女士也感受到了社区慈善基金的温暖。父母双亡的单身林女士有一级残疾,坐轮椅旅行,没有工作收入,因此她的生活很难保证。她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个村子已经为我申请了一个低收入家庭(资格)。平时,她也很关心我。我有时在旅行中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会帮助我。”现在五龙岗村已经设立了村级慈善基金,它会尽快通知我,帮助我实现我的“微小愿望”,给我一个电磁炉,帮助我实现我的小小“美食梦”“现在,武龙岗村已经初步确定了社区慈善基金的使用和申请标准,分为救济、补贴和其他三类。其中,救济的原则是帮助遭遇严重疾病和事故、家庭经济困难的村民。村民遭遇重大疾病、事故或见义勇为行为导致重伤或残疾的,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相关费用后,仍需承担医疗费用总额2万元以上的,可从爱心基金中一次性申请2000元补助。50000元以上的,可以申请5000元;10万元以上的,可以申请10,000元因上述重大疾病和事故死亡,给家庭造成经济困难的村民,可以每户申请1万元救助基金。补贴分为两类。贫困村民可以申请3000元的一次性资助,用于全日制本科学习。专职专家一次可以申请2000元。此外,符合无工作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支助等条件的穷人。每人每年可申请1000元补贴。以前,武龙岗村没有专门用于慈善援助的项目资金。它基本上依赖于爱心人士或爱心企业的捐赠村里的第一书记韩国雄(Han Guoxiong)表示,他将加大筹集慈善资金的力度,提高慈善基金会的救济能力,并承诺有效管理和使用慈善基金,提高慈善基金会的公信力,将慈善基金建设成为真正让贫困者受益的社会公益组织。目前,该基金会已经收集了第二批村民的要求,并将在获得批准后向地区慈善机构提出申请。荔湾区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已经运作了4个月。它发起了“微型慈善”项目“老房子扶手安装”贫困老人有一个安全的家陈婆婆,她住在荔湾区岭南街,今年80多岁,是一个独居老人。今年七月,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推出“岭南客厅联防”计划。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陈予言家的老房子安装了三个扶手。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已经运作了4个月,启动了一个“微型慈善”项目,对包括陈婆婆在内的10户贫困老年家庭的住房进行“微型改造”《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荔湾区民政局近年来为促进慈善事业进入社区和回归人民做出了巨大努力。今年6月,它在岭南街设立了第一个社区慈善基金,由街道、居委会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经过4个月的运作,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已经成为社区需求和资源之间的纽带。它发起了两个社区慈善项目,即“岭南客厅安全”和“羊城吃饱了不饿”。它筹集了9300元,240个月饼,20盒水果和180个小吃。完成了独居、低收入等10个贫困老年家庭旧房的消防安全改造,并为200多个贫困家庭提供了食物。陈婆婆,住在荔湾区岭南街,80多岁,是独居老人。今年七月,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推出“岭南客厅联防”计划。工程师们进行了现场考察,并结合陈予言的身体状况,在卫生间和门口安装了三个扶手,让陈予言在小睡后更容易进出卫生间和起床。“厕所没有扶手之前,会有一条长长的蹲腿麻不容易爬起来,再加上厕所有台阶,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没有地方借,厕所不方便陈婆婆说,安装扶手对她很有帮助。简言是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说,社区基金成立后,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并对有困难的老年人进行家庭安全和防火改革。接下来,将为听障人士启动“闪光铃”和紧急服务项目,并更加关注社区公共问题,如垃圾分类、旧建筑电梯安装、走廊微改造等。岭南街最初有慈善项目,但社区基金在启动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更集中地为社区筹集资金,如培养服务团队,在解决社区公共问题时变被动为主动在没有社区基金之前,找到一个社区问题并为此筹集资金。有了该基金,居民、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将被动员起来,积极寻找问题,并在更多方面加以解决。”简言说协调:新快报记者朱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