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来临汾大宁县采访39岁的村医贺星龙。
第一次看到贺星龙,走进他的诊所,自制的名片使他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心。 采访的几天,在他所服务的乡下,村民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发现贺星龙自制的名片很引人注目。 之后,我得知对于村民来说,那张名片上有他们危急时刻的救命电话。
那个自制的名片上写着“24小时服务,随行”。 这真是个惊喜的约定! 诊所不是医院,医院是一组,可以分工,可以交替,但是诊所只有他,24小时意味着什么? 患者和医生的距离也不是在医院用电梯连接的几个楼层,而是在宽阔的山路上连接的远处的28个村庄,随行是什么意思? 弯弯曲曲地上坡的乡村山路意味着必须在摩托车的两轮一里测量,骄阳骑在火下的自行车上,意味着月光朦胧的旅行。
名片是这样印刷的,19年来,贺星龙的手机铃声也重复着这种庄严的约定。
当时的村民一起带他去学校,之后在自己的学校几年,每天还给乡下赤脚的医生,贺星龙为村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放弃了和妻子一起在镇上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生他的落后农村看看村民们,贺星龙说:“我还活得很有意义
“报答故乡”的约定,实际上是在19年的长期支付中得到遵守,其解释,与其说贺星龙的“羊有跪下的奶恩”的大义,不如说是以内心深处的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一辈子做好事难。 贺星龙19年,像一天一样守护村医的职场,不顾得失,默默地安于献身。 为党和人民做了平凡而伟大的“好事”,给了我很长的冲击和感动。
虽然道路险峻,但黄土地上留下他足迹的村医很平凡,但是用行动闪耀着生命。
贺星龙这种最朴素的守护,是我们尊敬的初心。
山西晚报记者李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