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发展制度_养老保险发展面临挑战 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多腿走路”

养老保险发展制度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积极应对老龄化高端研讨会”于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 社会部养老保险司副巡视员李德宏表示,从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状况来看,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稳步增加,制度运营整体稳定。 下一步加快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在基本养老保险全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企业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制度,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

据介绍,今年以来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最大特征是“一减一增”中确保了本期的发行。 “一减”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工作,包括阶段性失业、降低工伤保险费在内的年减费额达到3800亿元以上,预计年初决定的3100亿元以上。 “一增”继续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长5%,1.18亿人获利,其中企业养老保险相应增长1420亿元。

面对“一减一增”带来的基金收支压力,人社部加大了基金中央调整力度,将调整比例提高到3.5%,完善了调整方法,加大了对本期难以支付的省份的支持力度。 2019年全年,中央制剂总规模在6300亿元左右,22个省获利1500亿元以上。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发展养老保险事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尤其是人口结构的变化,给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从制度内外两面来说,制度外主要是“一老一新”,制度内主要是“一低一短”,李德宏说。

所谓“年老新”,“年老”就是老龄化。 职工养老保险中,老龄化是保险人数少、退休人数多、制度抚养率逐渐降低、待遇刚度增加是制约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新”是一种新的职业形态。 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行业的不断出现,新就业形式的就业集团越来越扩大。 但是,新就业形态的员工劳动关系的认定很难,就业岗位、就业时间、工资收入还没有确定。 如何将新的就业形式的员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低一短”指的是统一水平低。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先试后推,从由下而上的路径、县级统一开始,向城市级统一、省级统一,再向全国统一,统一水平低限制政策统一性,不利于人员流动,最重要的是导致基金区域间不平衡,存在结构矛盾。 “2018年,累计2000亿元以上的7个省份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不同省之间的抚养比例与基金的差距很大。 ’李德宏说。

“短”是指收费年限短。 2018年,中国企业养老保险全新退休人员的平均缴费年数为26年,其中缴费15年至20年的占40%,缴费15年的占26%; 作为个人加入保险的新员工,平均缴费年数为20年,其中缴费占15年至20年的69%,缴费占15年的46%。 平均缴费年限短,投保人待遇水平低,不利于改善制度养育比例。

李德宏基于“推进各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和“加强改革体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要求,针对“一老一新”新形势和“一低一短”突出矛盾,社会部门坚持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保险规划,实施基本养老保险 转变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筹集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基金等大量资金,增强基金保障能力。 全力推进基金统制的省级统一制度,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省实现基金统制的省级统一。 在此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一制度。

文/韩秉志

编辑/倪家宁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