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德媒体:“中国的超级火箭超过欧洲! ’他说
“胖5”回来了! 北京时间12月27日20时45分,14亿人期待的长征5号遥三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约2220秒后星矢分离,将实践20号卫星准确地送入近地192公里,远地6万8千公里的预定轨道。
“中国的超级火箭超过了欧洲! 德国电视台27日宣布,在完美发射中,长征5号超越了欧洲明年首次测试的阿丽亚娜6型火箭。 中国在由欧洲、美国、俄罗斯组成的国际超级火箭“顶级联赛”上的位置已经固定。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连美国都有嫉妒的理由,长征5号相当于美国目前最强大的三角洲四重火箭。
本次“胖五”进入轨道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验证了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实施新技术验证,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肥五”再次在海南发射,是中国实现宇宙野心的重要一步。 实践20天的卫星将改变中国在宇宙通信领域的地位——从追随者到领导者。
探索的“长征”还在继续
作为我国迄今起飞规模最大、运输能力最强的火箭,长征5号有多强? 环球时报记者报道,目前长征5号采用3型12台新开发的大推力发动机,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技术,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 其近地轨道运输能力为25吨,使我国现役火箭运输能力提高2.5倍,一次可将16辆轿车的重量输入太空。 也就是说,800吨以上长征5号承载着16辆轿车,仅10分钟以上就能爬上220多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长征5号遥三号火箭发射成功之日,俄罗斯从普雷塞茨克完成了今年最后的宇宙飞行计划。 俄罗斯《莫斯科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报》报道,在今年的宇宙发射中,俄罗斯发射了25次,中国(截止12月20日,33次)和美国( 27次)迟到了。 《中国在宇宙》作者布里安·哈维说,20世纪90年代,中国每年发射1-2枚火箭。 火箭的发射次数只不过是数值,但是几年前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的火箭发射比任何国家都要多。
据俄罗斯《发现频道》报道,这是中国连续两年保持宇宙飞行发射数量的世界纪录。 中国在宇宙领域超过美俄,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 上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刷新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网速世界纪录——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
27日,国新召开记者招待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的相关情况。 英国路透社称这次发表会是“罕见的”。 中国宣布到2020年6月为止发射了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设。 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中心,建立更加普遍、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 路透社评论说,过去20年来,中国宇宙项目的优先任务是在各方面迅速提高,发展独立的高科技能力。
即将到来的2020年,德国的《法兰克福评论报》称之为“火星年”。 据该报报道,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明年正在计划火星探测任务,各国航空航天机构为此目标做着疯狂的工作。 长征五号将担任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大任。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评论说,美国习惯于在宇宙中做创造性的工作,也习惯于俄罗斯是宇宙竞争对手。 但是现在,中国一直在宇宙中追逐。
“我们的旅程是星海! 27日,长征5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后,在文昌发射基地观测厅的大屏幕上,用这句话表达了中国航天员的心声。 据德国《科学》杂志报道,中国火箭“长征探索”还在继续。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为有望成为世界最强火箭的长征九号大型火箭而努力。
中国的“成功之路”
今年1月,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6月,中国首次从黄海移动平台发射火箭,成为仅次于美俄的掌握第三大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 12月,“玉兔二号”成为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当众多媒体汇总了2019年世界航天成绩时,中国在其中占据了地位。
据美联社报道,中国在宇宙“竞争”后,1970年首次向太空发射了卫星,当时美国已经实现了月球着陆。 但是在那之后的数十年,中国将巨额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到研发和实验中。 “从月球到火星,中国迅速成为宇宙超级大国”美国《时代》周刊引用了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凯西·罗里尼的话,总结了中国的“成功之路”,不仅探测火星,还计划向木星和天王星发射探测器,计划在10年内建设自己的大型空间站 "他们有战略长期目标,有计划地系统努力. "
美国的《外交学者》杂志网站也关注到中国制定的长期宇宙战略是“印象深刻”的。 文章指出,作为中国国力和伟大复兴战略的一部分,204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宇宙力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我们明白中国现在拥有建设中的宇宙能力,中国成为人类探索月球的领导者时,我们不会感到惊讶。
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航空专家张宝鑫客观地说,中国现在在宇宙领域处于第二阶梯队的前列,接近第一阶梯队。 关于火箭水平、卫星的应用,我们和俄罗斯、美国、欧洲还有差距。 但是,在火箭的最大推力、火箭的装载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发动机的开发等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 “长度5是很好的证明”。
本报去了海南特派团记者球迷
本报驻德国、美国、新加坡特约记者青木温燕辛斌
本报记者马俊高颖柳直
探索的“长征”还在继续
作为我国迄今起飞规模最大、运输能力最强的火箭,长征5号有多强? 环球时报记者报道,目前长征5号采用3型12台新开发的大推力发动机,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技术,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 其近地轨道运输能力为25吨,使我国现役火箭运输能力提高2.5倍,一次可将16辆轿车的重量输入太空。 也就是说,800吨以上长征5号承载着16辆轿车,仅10分钟以上就能爬上220多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长征5号遥三号火箭发射成功之日,俄罗斯从普雷塞茨克完成了今年最后的宇宙飞行计划。 俄罗斯《莫斯科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报》报道,在今年的宇宙发射中,俄罗斯发射了25次,中国(截止12月20日,33次)和美国( 27次)迟到了。 《中国在宇宙》作者布里安·哈维说,20世纪90年代,中国每年发射1-2枚火箭。 火箭的发射次数只不过是数值,但是几年前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的火箭发射比任何国家都要多。
据俄罗斯《发现频道》报道,这是中国连续两年保持宇宙飞行发射数量的世界纪录。 中国在宇宙领域超过美俄,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 上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刷新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网速世界纪录——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
27日,国新召开记者招待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的相关情况。 英国路透社称这次发表会是“罕见的”。 中国宣布到2020年6月为止发射了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设。 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中心,建立更加普遍、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 路透社评论说,过去20年来,中国宇宙项目的优先任务是在各个方面迅速提高,发展独立的高科技能力。
即将到来的2020年,德国的《法兰克福评论报》称之为“火星年”。 据该报报道,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明年正在计划火星探测任务,各国航空航天机构为此目标做着疯狂的工作。 长征五号将担任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大任。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评论说,美国习惯于在宇宙中做创造性的工作,也习惯于俄罗斯是宇宙竞争对手。 但是现在,中国一直在宇宙中追逐。
“我们的旅程是星海! 27日,长征5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后,在文昌发射基地观测厅的大屏幕上,用这句话表达了中国航天员的心声。 据德国《科学》杂志报道,中国火箭“长征探索”还在继续。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为有望成为世界最强火箭的长征九号大型火箭而努力。
中国的“成功之路”
今年1月,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6月,中国首次从黄海移动平台发射火箭,成为仅次于美俄的掌握第三大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 12月,“玉兔二号”成为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当众多媒体汇总了2019年世界航天成绩时,中国在其中占据了地位。
据美联社报道,中国在宇宙“竞争”后,1970年首次向太空发射了卫星,当时美国已经实现了月球着陆。 但是在那之后的数十年,中国将巨额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到研发和实验中。 “从月球到火星,中国迅速成为宇宙超级大国”美国《时代》周刊引用了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凯西·罗里尼的话,总结了中国的“成功之路”,不仅探测火星,还计划向木星和天王星发射探测器,计划在10年内建设自己的大型空间站 "他们有战略长期目标,有计划地系统努力. "
美国的《外交学者》杂志网站也关注到中国制定的长期宇宙战略是“印象深刻”的。 文章指出,作为中国国力和伟大复兴战略的一部分,204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宇宙力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我们明白中国现在拥有建设中的宇宙能力,中国成为人类探索月球的领导者时,我们不会感到惊讶。
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航空专家张宝鑫客观地说,中国现在在宇宙领域处于第二阶梯队的前列,接近第一阶梯队。 关于火箭水平、卫星的应用,我们和俄罗斯、美国、欧洲还有差距。 但是,在火箭的最大推力、火箭的装载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发动机的开发等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 “长度5是很好的证明”。
本报去了海南特派团记者球迷
本报驻德国、美国、新加坡特约记者青木温燕辛斌
本报记者马俊高颖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