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高质量发展经济_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跃升

支撑高质量发展经济

图为山西农谷农民培训中心。

12月4日,国家首次召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布会,太谷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批准以有机农田为主题建设山西晋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以全域化、全要素、全产业方式配置的“山西农谷”加快了开发高地、人才高地、新记录地的建设。 迄今为止,已有杂粮、正确农业、设施园艺、大豆优良品种等领域的8个院士站定居。

围绕中心服务变革,自觉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这是科技创新需求的来源,也是科技创新供给的目标。 今年以来,我省以创新驱动为第一战略,为推进全省能源革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持”,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变,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着提高。

优化技术体制

改革要求突破

“科技“三评”改革方案是近年来针对科技评价改革制定的规格最高、内容最全面、工作布局最具系统性的指导文件。 针对科研人员在项目指南、审查过程、审查专家、成果检验、人才评价标准、人才流动、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目的和含金量的改革措施。 省科技厅的牛青山副厅长说。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最近公布了《关于深化项目审查、人才评价、机构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优化科研项目立项方式改革方面,“关于与省全体重点产业发展相关的重要共同技术课题, 采用“布告制”等方式可以在国内外投标”“形成竞争优势、方向优先、方向委托、布告制和后辅助等方式有机结合的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系统”。 不久前,围绕能源革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培训了企业在风力发电、焦炉煤气制氢、废弃矿山开发利用、煤炭和煤层气开采、煤清洁利用等领域应解决的重要核心技术,发表了招标新模式。

技术突破始于体制变革。 对山西来说,能源革命面临的是如何解决“一碳一大”的结构困境,我省能源革命技术不断突破来源于顶层设计的体制机制创新。

省政府发布《关于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多自主权的通知》,省科技厅颁布了《双六条》政策措施,组织了近50项培训,推动了政策的执行。 为进一步促进能源先进技术成果在山西转变,我省今年颁布了《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变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管理办法(试点)》,修订了《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变促进条例》,颁布了《关于落实科技成果转变和促进收益分配措施的通知》,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积极性

今年开始了推进能源科技领域公开招标的改革。 省科技厅研制《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公开招标实施方案》,配合企业需求,首次选定重要核心技术,至今已与国内12家知名科研队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攻克31个重要技术课题,首批项目计划共投入1.8亿元研发经费,新产值为

围绕重点产业的需求

支持高质量变革的发展

今年6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实现了5N以上高纯度碳化硅单晶粉体的批量生产。 结合其自身碳化硅单晶生长炉的生产能力,实现了从第三代碳化硅( SIC )半导体设备到原料的完全自主生产。 作为我国唯一能生产两座单晶生长炉的医院之一,电科二处突破了高纯度SiC粉体中杂质控制技术、粒度控制技术、晶型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99.9995%以上纯度SiC粉体的批量生产。

今年以来,以能源革命和工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围绕我省重点产业的需求,针对“勒颈”和关键技术,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油剂生产关键技术、自主安全可靠的计算机板开发和产业化等111个重大、重点和共同基金项目。 支持电气科二开发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支持太原锅炉集团开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占国内30%以上的细分市场,2019年达到20亿元。 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山西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1-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增长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值增长8.1%。 加强科技领域开放与合作,共赢国家项目659项,资金35789.5万元。 主办了2019“创之盟”中德创新创业大会节能环保与绿色创新领域决赛,参加了2019年山西品牌丝绸之路(西欧站),促进了与访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

培养企业创新主体

解放创新创业活力

晋煤集团拥有100多项核心技术,掌握煤层气厂化钻井工作、定向对接等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全国推广立体开采技术和辅助技术的澳安集团煤制油实现了煤化工产品的高级化、微细化, 标志着中国高级现代煤化工技术进入世界领先地位的塞丁公司为神华设计了国内首台GSP气化装置,应用于世界最大规模煤基烯烃项目的重量为75立方米的矿用钻机是目前世界最大、钻井能力最强的矿用钻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今年以来,我省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

建立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帮助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 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制定加大企业R&D投入的政策。 管制工业企业通过新型、升级、并购,建立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研发机构。 鼓励企业在发达地区和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启动山西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专业,通过“政—银”合作,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风险补偿试验,提高信用贷款、企业所有权担保、知识产权担保等创新型贷款比率,提高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信用意愿。

截至11月底,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28亿元。 落实研发费用加减政策,制定了《山西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减减异议项目鉴定处理办法》,2018年全省享有政策优惠的企业达到3854户,加减总额达到148.57亿元,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