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事有借评估报告_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边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

佰事有借评估报告

中新网络马德里于12月11日在马德里召开了电气(沙宾)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大会期间,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题边会在气候大会中国角落举行。 该委员会由科技部社会发司和21世纪中心联合主办。

2006、2011、2015年,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表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这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的编写和发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气候变化对策的重要决定提供了依据,为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科学支持。

2018年1月,科技部与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合作,开始编写《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书》。

本次以高端问候、主题发言、圆桌讨论等形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的编写进展和初步结论,旨在科学、客观、及时地反映中国科学界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问候和主题发言环节由科技部社发言司司长吴远彬主持。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挑战,科学、客观气候变化评价是决定气候变化对策的基础,《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对中国实施气候变化对策战略,促进经济低碳变革,落实和深入参与国家自主贡献( NDC )目标和行动计划, 积极推进全球气候管理和国际合作进程,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和决策参考。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介绍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的编制背景和主要特征。 报告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缓和、气候变化对策政策和行动四个方面。 并特设了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数据集、方法集、“一带一带”沿线地区气候变化研究、国家碳市场、气候风险、港澳特别行政区气候变化研究等15项特别报告。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与上次三次报告相比,具有三个特点:重视内容和形式丰富,重视地区特色,强调政策和行为评价。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吴绍洪、清华大学教授陈文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松丽、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刘卫东等分别从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缓解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策和行动、“一带”和气候变化等方面报告了初步评价结论。

圆桌讨论环节由科技部发言司司长康相武主持,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亚洲开发银行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UNFCCC适应部门主任FlorinVLADU、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中心主任曲建升等专家相继发言,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编写、国际组织和机构 从气候变化数据共享、影响和适应战略、国家特色等方面对《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价报告》的编制提出了良好建议。

本次边会客观介绍了国际社会科学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立即反映了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科学进展。 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国际组织的代表60馀人参加了会议。

【编辑:房家梁】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