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馀姚市场监督部门调整了整套家具纠纷,经营者误解了概念,误解了消费者,最终赔偿了消费者10万元。
9月底的一天下午,馀姚市民吕夫妇焦虑不安地赶到阳明市场监督所,说新房改装时全房定制的木制品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多次与经销商联系,改装工程全面停止。
阳明市场监督所的调停人立即召集双方详细了解情况。
房间里的订货错了
屡次联系都没有权利
事件可以追溯到今年五月。 吕先生在馀姚某建材商行的新房进行木制品全屋的订购。 包括门套、围墙、踢线、橱柜等,材质为多层实木,合同金额为23.5万元,预付20万元。
到9月初上述商品设置时,吕先生意外地发现业者提供的墙板、踢线不是纯多层实木,其表面是一层2毫米厚的复合板。 他怀疑“货物不合板”,因业者混入假货,要求退款或全部换成纯多层实木制品,但经过多次协商后仍未能与对方达成共识。
锯屑过了近一个月后,吕先生家里装修的工期已经不晚,需要市场监督部门的帮助。
执法人员干预调查
当事人主张各自的话
建材商社的经营者朱某承认了一部分定制商品上有复合板,但是吕先生怀疑“混着假的使用”,他诉说了无辜。
他从9月上旬以来就和制造商取得了联系。 厂方称,为了在多层实木表面安装复合板,主要增加油漆附着力和木制品表面粗糙度,2毫米复合板实际上不太影响整体成本,不会被故意欺骗。
吕先生不接受店方和厂方的意见。 厂家是北方厂家,不习惯南方的气候。 在闷热的环境下,复合板木制品有吸湿膨胀或破裂的时候,不放心。
更明显的是,墙板和踢脚线的材质与约定不符,在签约之前店方带着他看了多层的实木样品,确认是纯实木。 现在店方的各种解释,不能改变当初迷惑消费者的事实。
实地访问反复调停
冲突终于圆满结束了
听了双方的说法后,阳明市场监督所的调停人签订了这个定制合同,利用国庆假期实地访问建材市场,了解了定制住宅行业的状况。
吕先生提供的定制合同商品的材质栏中明确记载着“d”,但是咨询业界相关人员后发现,这个“d”表示这个木质商品的材质是纯多层实木,包层板的成分什么都没有。
协调员指出,了解自己经营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构成是经营者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必要的经营素质,店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单一的材质,然后在没有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调整了一部分材质,无论是技术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店方都必须在这次消费纠纷中承担责任
由于纠纷金额很大,调停人在国庆节连休后与双方多次联系,最终店方补偿吕先生的10万元,约定10月底前设置所有定制木制品。 吕先生接受部分材质差异,定制商品设置完毕后,支付馀额3.5万元。
温暖的提示
目前,全房定制已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装修方式,而且一般的总价格很高。
市场监督部门在这里注意到许多消费者,全房定制涉及多个品种的商品,但商品的结构、技术、材质等可能存在差异。 消费者在签订定制合同检验货物时,必须注意多少,签订合同时如果花费时间一一细列,检验安装时就不容易产生“傻帐”。 这也能有效地减少消费纠纷的发生。
部分图像: web图像